第267章 能否將令仪安置到陆府暂住(1 / 3)

加入书签

徐元鸿引著陆临川来到一处新辟出的工棚前,脸上带著抑制不住的兴奋。

他示意两名工匠將棚帘完全掀起,露出里面摆放的事物。

“大人请看。”徐元鸿的声音因激动而略微发紧,“这便是属下带著几位老师傅,连日赶工,尝试改良出的新式碗口炮。”

阳光涌入,照亮了工棚中央。

一门造型显然与现今军中制式碗口炮迥异的新炮,静静地架在特製的炮架上。

炮身似乎比常见的更为修长,铸造得异常精细,铜胎在光线下泛著沉稳而润泽的光晕,炮体各处打磨得光滑平整,甚至能隱约照出人影。

与其说是一件杀人利器,倒更似一件精心锻造的艺术品。

陆临川走近几步,目光仔细扫过炮身的每一个细节。

他能看出,这炮並非简单加长加厚,炮壁的厚度分布、炮耳的位置、乃至尾部的闭气结构,似乎都经过了重新设计考量。

徐元鸿跟在一旁,语速加快,指著炮身各处解释。

他滔滔不绝,所言之原理涉及冶铸、力算、火药配比等诸多工巧之术。

陆临川凝神听著,其中有些概念於他而言颇为新颖甚至深奥,与他所知另一时空的“红夷大炮”確有几分形似,但在具体实现和细节处理上,又明显带有徐元鸿他们自己摸索出的、符合当下工艺水平的独特思路。

虽不能全然透彻理解,但核心要义他是明白的——这炮確比现用的强上许多。

“徐副使。”陆临川不由得讚嘆出声,“短短时日,竟能取得如此突破,实在难得,你於火器一道,確是天纵奇才。”

徐元鸿闻言,脸上兴奋之色稍敛:“大人谬讚,实不敢当。”

“说来惭愧,此等改良思路,属下心中已琢磨酝酿不下数年,草图都画废了几大摞。”

“然则以往在兵仗局时,上官们……唉,多是因循守旧、只顾眼前太平之辈,视属下所为乃奇技淫巧,徒耗钱粮,从不肯给予半点实践之机。”

“若非大人信重,提供此处场地、物料、人手,允我放手施为,更是因研发那燧发枪,屡次试错调整间,又给了属下新的灵感触类旁通,此物绝无可能如此快地呈於大人眼前。”

陆临川点点头,能体会到徐元鸿这类技术人才过去的憋屈。

他更关心实际问题:“此炮甚好,依你之见,可能量產,何时可装备营中”

徐元鸿神色转为谨慎:“回大人,铸造一门堪用之炮,非一日之功。”

“且此为新制,虽理论上强於旧炮,但仍需经过反覆实弹试射,验证其可靠性、耐用性,尤其是確保绝无炸膛之险,方可考虑小批量铸造,配发军中,万不可急於求成。”

“此言甚是。”陆临川深以为然。

军工之事,安全第一。

他自知於此道乃是门外汉,无法在具体技术上指手画脚,便转而问道:“燧发枪的研製,如今进展如何”

提到这个,徐元鸿面上顿时显出些为难:“回大人,燧发枪……还差些关键处未能圆满解决。”

“不过大人放心,属下已有了几条新的解决思路,正在逐一尝试,绝不会耽搁太久!”

他似乎怕陆临川失望,立刻详细解释起目前遇到的主要困难,並阐述了他打算尝试的几种改进方案。

陆临川认真听著。

徐元鸿所描述的、正在摸索中的这款燧发枪,其设计思路似乎已与他认知中的前装燧发枪有了些差异,融入更多徐元鸿自己基於当前工艺水平的巧思,甚至可说是颇具前瞻性的尝试。

自己先前基於另一个时空知识提出的一些想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