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然见识未免浅陋(1 / 2)

加入书签

“无论你是愚蠢,还是表里不一,都足以证明你才不堪任,德不配位!”

“圣人云:『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似你这等无德无才、混淆视听、阻挠国事之徒,有何顏面添居科道要津还不速速辞官归去,以免遗羞朝廷!”

“你!你!竖子!安敢辱我至此!”黎文昭气得浑身乱颤,鬚髮戟张,脸色由白转青,由青转紫,口齿都因极致的愤怒而变得不清。

陆临川这番话,句句基於他的过往,简直把底裤都给他扒了。

今日之后,他黎文昭还有什么顏面在朝堂之上立足还有什么底气去弹劾他人

殿內一片死寂。

眾皆愕然,都被陆临川这雷霆万钧、直揭老底的反击震住了。

几位原本准备在关键时刻出声定调、继续打压国债之策的阁老,此刻也脸色凝重。

陆临川心中冷笑一声。

距琼林宴上舌战群儒、显露锋芒已过去了將近一月,看来很多人都忘了,他这位新科状元、翰林修撰並非什么温顺可欺的绵羊。

御座之上,姬琰將一切尽收眼底,看著黎文昭那副气急败坏、几乎要昏厥的模样,心中却觉得畅快淋漓,暗暗叫好。

身为皇帝,他有时对这些仗著言官身份肆意攻訐的臣子也是烦不胜烦,却又无可奈何。

现在好了,落到怀远手里,三言两语便收拾得服服帖帖。

这份痛快,远胜於他自己开口训斥。

陆临川扫视阶前诸臣,目光沉静中隱含锐利,仿佛在问:还有谁

这时,又一人排眾而出,乃户部山西清吏司主事蔡东阳,年约四十,是朝中有名的铁桿清流。

他先向御座躬身:“臣启奏陛下,伏乞圣鉴。”

“准。”姬琰的声音听不出波澜。

蔡东阳得允,立刻转向陆临川,语气带著质问:“陆翰林!汝欲誆骗眾臣,蒙蔽圣聪乎”

陆临川针锋相对:“蔡主事此言何意还请明示。”

蔡东阳提高了声调:“本官细阅汝之《紓困筹国疏》,只觉其流毒无穷,真乃乱政之源!”

“户部总揽天下钱粮,权责深重,纲纪森严。”

“汝强欲分其权柄,另起炉灶,非徒增冗员、糜耗公帑,更乃大开贪瀆之门!”

“此非蠹国害民,又是何物汝究系何居心莫非便是欲藉此新衙,行那上下其手、中饱私囊之勾当!”

陆临川闻言,面上並无怒色,反而温和道:“蔡主事忧心贪瀆,其心可嘉,然见识未免浅陋。”

“据《世宗起居注》所载,靖元三十一年至三十五年,户部一衙,因贪墨而获罪者,计有侍郎二员,郎中五员,主事、员外郎以下,凡三十七员,共侵吞库银高达一百七十余万两!此乃户部总揽钱粮、监管严密之时也!”

“及至陛下登基,整肃吏治,雷霆万钧,因贪墨被处置之户部官员,自侍郎至主事,便又达十数员之多,追回赃银逾五十万两!”

“此皆在陛下明察秋毫、严刑峻法之下方得显露。”

“反观近两载,陛下擢用清廉干吏,整飭部务,纲纪为之一肃,户部贪墨之风已大为收敛。”

“可见贪瀆与否,根源在於吏治清明、监管得力、执法如山,岂独繫於衙署权责是否集中”

“蔡主事见识如此浅薄,犹敢妄议此等关乎国运之大计,真乃貽笑大方!尚请慎言,勿復聒噪!”

一番话引经据典,数据確凿。

蔡东阳被驳得哑口无言,老脸涨得通红,嘴唇翕动几下,终究不敢再辩,只得在眾人目光注视下,羞惭退入班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