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直接把自己当牛马使唤了(4k)(1 / 7)
听到陆临川表达异议,张淮正和郑有德还没说什么,孙贺便凑了上来,一脸奇怪:“陆翰林,我核算此项用了將近一刻钟。你、你算盘也未用,这才多久,就断言有误”
这位新科状元纵然天资聪颖,终究是刚入仕途的读书人,哪里受过专门的算学训练
就算是积年老吏,终日与帐册算盘为伍,也绝无可能如此神速完成这等繁杂计算。
不用算盘辅助,单凭心算推演,怎么可能驾驭这涉及数十项材料、斤两钱分换算、多重进位的庞杂帐目
莫非是胡乱指摘
然而,他心中虽疑虑重重,面上却未显轻慢,只是投去探究的目光。
上首的张淮正与郑有德同样面露疑惑。
但陆临川是阁老指派参与此事的,提出覆核本就是其职责所在。
或许他发现了某项明显有误的数据又或许他另有所据
眼下自不宜妄加揣测,交由经办此事的孙贺去覆核便是。
陆临川並未因质疑而著恼,只是指向孙贺稿纸上某几处:“孙大人覆核一遍便知。此处青砖用量与单价的乘积,似与实际不符;此处松木樑的金额,亦似有差池……应当就是这些地方出了岔子。”
孙贺计算主要依赖算盘,其稿纸上记录颇为简略,只罗列了几个大项的分项结果,至於每个分项下具体如何乘除、进位、累加,那些在算盘上完成的繁复中间步骤,並未清晰呈现在纸上。
这使得核查具体错误点变得困难,只能依靠重新演算。
孙贺见陆临川指出的地方颇为具体,心头微凛,暗道状元郎或许真有些门道。
他不再多言,立刻取回自己的稿纸和原始帐簿,重新拿起算盘,凝神开始覆核。
值房內其他官员仍在埋头计算各自负责的部分,噼啪的算珠声未曾间断,无人过多留意这边的小小插曲。
孙贺专注於指尖的算珠,口中下意识地低声念诵:“三九二十七……五七三十五……六六三十六……”
九九乘法表古已有之,可追溯至春秋战国,然其流传多限於精研算学的儒生、帐房先生以及工部、户部这类常与数字打交道的技术官吏之间,寻常官员和读书人未必知晓。
孙贺身为工部主事,自然烂熟於心,此刻情急之下念出声来,足见其精神高度集中,唯恐再出差错。
郑有德目光锐利,立刻察觉到下属的异常。
他深知孙贺此人,素来以办事老练、算学精熟著称,业务能力和心性都颇为可靠,所以今日才带他来应对这场硬仗,此刻见他竟低声念诀,显是心中紧张,难道……真被那年轻的状元郎一眼看出了重大紕漏
郑有德面色微沉。
幸而陆临川指出的只是局部问题,重新核算的量並不大……
不过片刻,孙贺额角已渗出汗珠,指尖停下,脸色变得有些难看。
这时,户部度支清吏司主事刘文远也抬起头,將几张纸递向张淮正:“下官核算完毕,此项为玖佰肆拾贰两陆钱肆分。”
张淮正接过刘文远的计算结果,脸上瞬间掠过一丝毫不掩饰的诧异,竟和陆怀远的结果一模一样。
郑有德已探身过去,从张淮正手中抽过那几张纸,定睛一看,心头也是一震,喃喃道:“户部这边也算出来了……看来陆状元所言……確凿无误。”
他转向孙贺:“孙主事,你重算的结果呢”
孙贺急忙將手中稿纸呈上,声音带著懊丧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敬佩:“回尚书,下官重算结果,確……確如陆翰林所言,差廿肆两玖钱。”
此言一出,郑有德、张淮正以及刘文远都惊讶地看向陆临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