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你从明日起便去文渊阁当值吧(2 / 2)
策,保留陆临川翰林修撰的本职官位,却赋予其“文渊阁行走”这一能直达权力心臟的差遣。
如此,既规避了超擢的舆论风波,又能让陆临川在最核心处学习歷练。
朕如此厚待,望他务必珍惜,砥礪前行。
陆临川心领神会,这既是机遇,亦是考验,更是皇帝在明確他的立场。
他立刻肃容应道:“陛下天恩,臣铭感五內,刻骨难忘!臣蒙陛下不次拔擢,唯以忠贞报效为念。必当谨守本分,勤勉王事,悉心体察政务得失,绝不敢有负圣恩,亦不敢有丝毫懈怠苟且之心。至於朝堂纷爭,非臣所愿,亦非臣职分所当涉足,臣只知忠君报国,唯陛下马首是瞻!”
这番表態,既表达了对皇帝知遇之恩的感激和效忠的决心,又明確划清了与党爭的界限,將自己牢牢定位在“帝党”阵营。
姬琰听罢,心中大悦。
陆临川不仅才华横溢,更难得的是心思通透,知进退,懂分寸,深諳为臣之道,完全符合他对“孤臣”的期待。
看向陆临川的眼神,不由得更添了几分亲近与信任。
工作与站队之事议毕,他话锋一转,带著几分閒谈的意味问道:“朕听闻陆爱卿除经世文章外,还写了一本名为《三国演义》的话本”
陆临川微怔,未曾想皇帝日理万机,竟连此事也知晓,忙答道:“回陛下,正是。臣閒暇偶读三国史书,感怀兴衰,遂发奇想,以演义之体,敷演成篇,聊遣胸臆。”
姬琰点点头,竟从御案一侧的奏疏堆旁捡起一卷装订精致的书册,正是《三国演义》第一卷。
他轻轻晃了晃书册:“此书朕亦翻阅过。文辞雄健,人物鲜活,將汉末群雄逐鹿、忠奸义理演绎得淋漓尽致,確是好书。”
他讚许之色流露,然而目光却变得深邃起来:“不过,朕却有些不解之处,想请教陆爱卿。”
陆临川心头微凛,心道皇帝果然並非消遣閒谈,必有深意:“陛下请讲,臣洗耳恭听。”
姬琰身体微微前倾,指著书页道:“此书开篇便言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后汉末年与当今时局,细观之下,確有些相似之处。皆有大疫横行,灾荒连绵,以致民乱四起,流民如潮。”
他眉宇间凝起一丝沉重:“然则,亦有不同。彼时宦官乱政、外戚专权,朝纲崩坏,主暗臣庸。朕虽不敢自比尧舜禹汤这等上古圣君,却也自问非昏聵之主,夙夜勤政,求贤若渴,更力主变法图强。陆爱卿既在书中点明这『分合』大势,乃天道循环。朕虽深知此理,仍不免想问:以卿之见,我大虞天下,当真有倾覆之危乎”
陆临川心中一凛,知道今日的考校已悄然开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