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〇、远渡重洋(十)(1 / 4)

加入书签

在我与徐彤不欢而散的次日,李呈的电话便不期而至。他的风格一如既往,没有丝毫寒暄,开口便直奔主题:“关先生,如果您心情不佳,不如就先搬到伯明翰那边预备好的房子吧。一切都已打扫妥当,只等您入住了。”

看来,他安插在我们身边的那双“眼睛”,已经及时地将我与徐彤争执的细节,一字不落地汇报给了他。

我转念一想,既然与徐彤的关系已经这样,暂时分开对彼此或许是更为理智的选择。借此机会提前适应伯明翰的环境,也未尝不可。于是,我应允了他的安排。

收拾行李时,徐彤始终冷眼旁观,既未上前帮忙,也未出言阻止。昨夜那场不算激烈的冲突,仿佛已将所有对未来的共同憧憬击得粉碎。她眼中不再是最初的失望,那是一种更深、更彻骨的——绝望。

世事往往就是如此巧合。就在约定的时间将至,李呈的车尚未抵达之时,一位我万万没想到的访客,却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了这栋弥漫着压力的房子里。

来的不是别人,正是刘芸的女儿——田馨馨。她未经任何事先告知,便这样突兀地登门来访了。

田馨馨对徐彤而言,算得上是老熟人了。当初徐彤初到英国,人生地不熟,许多安顿事宜——包括租下这栋房子——都多亏了田馨馨里外张罗、帮忙打点。

徐彤见她到访,倒是表现得颇为热情,一番嘘寒问暖之后,两人便坐在客厅里闲聊起来。这个看似年轻的女孩,一面同徐彤谈笑风生,一面却对我故意显得格外平淡疏离。显然,她深知徐彤性情中的敏感与醋意,不愿在细节上引发任何不必要的误会。单从这份恰到好处的分寸感来看,她便已展现出超越年龄的阅历与城府。

我陪坐在一侧,并不多言,只安静地听着她们交谈。

随后,我听到她对徐彤说道:“这次回英国,我主要是想把这边的各种事情作个了结。我打算回国定居了。”

她说话时,目光似不经意地向我对面扫来一眼。我顿时心领神会——她这番话表面上是对徐彤交代去向,实则是在向我传递一个清晰的信号。看来,她已下定决心回国发展,而关键的促成因素,应该如我所期盼的那样,是前往城市银行应聘。

我清晰地看到了徐彤眼中一闪而过的失落。是啊,身处这异国他乡,本就相识无几,如今连为数不多的熟人也要离开,她未来的生活注定将更加乏味与孤独。在这一瞬间,我不由得对她生出了一丝同情与怜悯——毕竟,我才是造成她如今困境的根源。

此时,田馨馨也顺势道出了此次来访的真实目的。她在曼彻斯特有两辆车,不打算费周折运回国内,便想留给我和徐彤使用。她语气轻巧地说道:“把这些车带回去,海关手续办起来太麻烦了。正好徐姐和关叔叔你们还没有代步的车,就当是帮我个忙,收下它们吧。”她稍作停顿,接着安排道:“一辆捷豹X-Type,比较适合徐姐开;另一辆路虎揽胜,就留给关叔叔您。也算帮我把这些‘累赘’处理掉了。”

她将慷慨的赠予,巧妙地说成是请我们帮忙,其为人处世的情商可见一斑。但我不能不作表态:“馨馨,这都是很好的车,我们不能白白收下。这样吧,我按照二手车的行情,把钱付给你。”

她听后发出了一串银铃般清脆的笑声,摆手拒绝道:“关叔叔,钱真的不必了。不过话说回来,这两辆车也不是完全白送的——但愿将来您飞黄腾达之时,可别忘了提携我这个后辈呀。”

我只好应承下来:“既然如此,我们就却之不恭了。只是我还没有英国驾照,就算有了车,恐怕也开不了。”

田馨馨闻言轻笑,解释道:“关叔叔您拿的是留学签证吧?按规定,在签证后的十二个月内,持中国驾照是可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