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九、不可告人的情人(五)(3 / 4)

加入书签

这简直是天作之合,求之不得啊!”

郑副主任又说道:“知道你们要来,我们主任本来很想亲自见见二位,但市里临时有个会,他实在抽不开身,让我代为转达他的歉意。他也觉得总是让你们往这儿跑,心里很过意不去。所以他说,来而不往非礼也,我们也得去你们那儿看看,学习先进经验。同时,我们也想把你们那儿作为飞地经济的飞入地,共同带动两地的经济发展。”

这回轮到王雁书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直接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上前紧紧握住郑副主任的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简直是福从天降,实在是太感谢了!”

郑副主任笑着回应:“天下中国人是一家,互帮互助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也上前和他拥抱在一起,半开玩笑地说:“我们一个市级开发区能傍上你们国家级开发区这个大款,以后的日子可就吃穿不愁了。”

他也笑着回答:“其实我也有一份私心,毕竟我也是个东北人。咱们那儿的锅包肉,是我记忆里永远抹不去的乡愁啊。”

听到这里,我的鼻子不禁一酸,差点喜极而泣。无论走到哪里,东北人这份浓浓的乡土情怀总是那么让人感动。

郑副主任热情地邀请我们共进晚餐,但王雁书因当晚需飞回省城处理事务而婉拒了他,并相约待到他去我们那边时再开怀畅饮。

郑副主任将我们送回酒店,刚进酒店的大厅,萧城钢构的林总就把电话打给了王雁书,通报了会议结果:他们已决定投资我提议的两个项目,并计划近期派遣林海生前往东北进行接洽。

这一系列的好消息让王雁书的心情格外愉悦,她迫不及待地想要购买当晚飞回省城的机票。

我劝说道:“做红眼航班多累呀。”

她却坚定地说:“形势逼人,咱们在这儿的事情都有了眉目,我有了种催人奋进的感觉,咱们得赶紧回去抓紧落实。”

我顺势问道:“那信息中心咱们还建不建呢?”

她毫不犹豫地回答:“建,必须建!”

我点了点头,说:“既然领导下了决心,我这个参谋就得抓具体落实了。咱们经费有限,必须想个省钱的办法。我在杭州市内认识一位世外高人,他肯定有办法帮我们降低成本。如果今晚不走,咱俩去市区找他谈谈?”

王雁书一听来了兴趣,连忙说:“你怎么不早点说,咱们现在就把房间退了,马上出发,去会会你所说的那位高手。”

在返回市区的途中,我给钱阿宁打了电话,并约定好了见面的地点。

为了方便起见,我和王雁书选择了上次我与清婉住过的那家酒店入住,这里距离钱阿宁的住处相对较近。

再次踏入这片故地,仅仅数月之隔,却已物是人非,清婉已离我而去。我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慨与唏嘘。

钱阿宁如约而至,他是那种对不感兴趣的事情漠不关心,但对自己热爱的事业却充满热情与干劲的人。

当我们提及想要建设信息中心的想法时,他立刻变得兴致勃勃,滔滔不绝地谈论起来。从基础理论到网络架构,从功能实现到软硬件配置,再到资金预算和技术人员配备,他讲得条理清晰,头头是道。

王雁书趁机询问他是否有兴趣去我们那里协助建设信息中心,并考虑特别批准他进入编制,成为体制内的一员。

在我看来,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绝佳机会。然而,他却只是轻描淡写地回应道:“我这个人自由散漫惯了,不太习惯固定工作。钱也不是问题,只要我能帮到你们,也算是我的一份成就感吧。”

这便是技术怪咖的独特思维方式,也只有这种沉浸于技术世界的人,才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