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相濡以沫的再婚(一)(2 / 4)
笑,然后对我说:“市里最近要搞一个乡镇企业生存现状的调研。各区县工业主管部门都要搞一份报告,我和你们科长沟通过,觉得你是个合适的人选。你意下如何?”
我没有想到,这种具体工作安排还要一个局长亲自过问,毫无犹豫地表达了坚决完成任务的决心。
她满意的点了点头。
这是我报到以后完全由我个人承担的一项工作任务,我当然不想搞砸,所以我绞尽脑汁的制定了工作计划。
第一步当然是要到一线去掌握第一手资料,我选择了乡镇企业相对发达的同祥镇。
同祥镇其实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以加工业为主的乡镇企业。大多是规模较小的煤矿,甚至“矿”这个字都不太恰当,充其量就是“窑”。
改革开放初期,个人是办不下来煤炭开采手续的,这些煤窑绝大部分是以镇工业公司和村的名义开办的。所以都归属为乡镇企业序列。
第二步,我把收集资料的范围扩大到了全县乡镇。这是因为矿山开采企业和其它生产企业有明显差异,代表性不强。我把目光投射到围绕农业为主的乡镇企业,主要是一些农具厂、罐头厂、缫丝厂。
第三步,我开始阅读大量关于乡镇企业的学术文章,对全国范围内的乡镇企业现状有了客观认知。
在此基础上,我开始构思书写这份调研报告。报告的题目是《某县乡镇企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我先从报告的谋篇布局入手,把报告分为:引言、调研范围和方法、乡镇企业发展现状、前景展望、发展建议、结论共六个部分。
在发展现状这一章节,我把调研过程中发现的企业产权结构不合理,产权归属不清晰、集体资产流失严重的问题毫无保留的写了出来。同时,围绕乡镇企业中普遍存在的重复建设、技术落后、资源浪费、污染严重等问题进行了剖析。
我们科长姓于,是一个即将到站的老官僚,在他眼里稳定压倒一切。所以他明确表态,我这种毫无保留的方式对乡镇企业平稳发展是不利的。他提醒我乡镇企业发展不仅是经济议题,更是政治问题。
我和他争执不下,最后把“官司”打到了王局长办公室。
于科长仍然坚持他的观点,他扔出了一句很重的话:“我从在三局时就开始和乡镇企业打交道,小关同志这篇报告有些夸大其词,把问题看得太负面,事实就是否定乡镇企业,这不利于乡镇企业的发展壮大。”
我争辩道:“我在引言部分已经高度评价了乡镇企业在壮大集体经济和搞活市场、发展生产、扩大就业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如果于科长非要认为我是在否定乡镇企业,我也不会反驳。因为乡镇企业本身就是改革开放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乡镇企业做为一种市场主体必然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
于科长显得有些激动,对王雁书说:“王局,你看看,你看看,这位同志已经不仅仅是在否定乡镇企业,已经上升到了对集体经济的否定。本来市里这次开展乡镇企业调研应该是由我来牵头,可王局坚持要他来搞,这样立场和方向有问题的报告怎么向上面报送。”
王雁书始终在看我写的这份报告,听到于科长的话,不待我辩解,便笑呵呵地说道:“于科长,不要那么激动吗。小关同志也就是拿出了一份初稿,终稿还是要由你们这些老同志把关嘛。刚才我精略地翻了一下,写得很不错。有年轻人的朝气,也非常有见地,我看就不要轻易扣个“两个否定”的帽子,我相信这也不是小关同志的初衷。这就是一份调研报告,又不是决策性的盖棺定论,要允许畅所欲言,不要打消年轻人的积极性。”
于科长见王局长没有站在他一边,从沙发上站了起来,显得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