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袁门与丐帮.龙虎斗钱塘.(4 / 7)
话,不觉哑然失笑,心想如果你们的帮主秦于卫有羞耻之心,断然不会依附于朝廷,忘了自己的本来面目!其实天下背信弃义之徒尽多,也不只单单他丐帮……
那名丐帮弟子目光看向五袋长老高行健——其意不言而喻!唐寄龙此时也不能过多苛求于弟子,那样反而显得自己惧他袁门少主身份,自降身份!他又假意喝斥于这名弟子退下,然后来到袁承天眼前拱手为礼,说道:“袁少侠见笑了,都是我丐帮弟子不肖。”袁承天也不以为忤,坦然道:“江湖中时有宵小之辈亦属寻常,在下怎会在意!”
唐寄龙见他也不为追究,也便翻过此篇。朱啸山在四位堂主当中性格最为耿直,见不得宵小之徒作崇,可是又碍于少主当前,又不能先宾夺主去说话,只有肚子里暗暗生闷气。袁承天直做不见,因为大敌当先,于这些些许之事暂不理会。便是丁宽、鹿振衣和温如玉也不明白少主为什么对他们那样客气,而不是直截发难,让他们知难而退,莫生非分之想。其实他们那里知道他们的少主是要谋乱而后定的手段,有时不屈于兵才是上策!因为杀人流血总是有违天道,总是不得己而为之!
唐寄龙见这位袁门少主少年有成,似乎胸有天地之慨,心想先前江湖传言说这袁承天少年英俊,而且睿智天成,异于尘表,又且是袁督师后人,秉承天地之正气,想要驱除鞑虏,恢复中国之念;当时便想这也只不过是夸大其实罢了,世上焉有些种有为少年?因为他所见得少年无非浑浑噩噩,毫无作为;所以对别人对袁承天的嘉许多是不认可,总是认为言过其实。可是今日一见才觉得果不其然,倒是自己小瞧别人了。
他本不想与袁承天为敌,可是自己又不得不为之,因为这杭州将军巴颜不答应,要知道祸起之根苗全在于袁门的一名弟子为了朝廷的悬赏而出首有司衙门,以至于惊动了这杭州将军巴颜——他本就对袁门有成见,今次有了请功领赏的机会焉能失之交臂,所以便巴巴地委派丐帮去围剿这袁门总舵,他的意思再也明白不过,让他们江湖帮派自相残杀,他则以求谋利,不伤一兵一卒,又可以将这袁门总舵给消除,永绝朝廷后患,岂不是大功一件?他想到得意处不由得暗暗笑出声,为自己的计谋感到得意。
唐寄龙只有遵命而从,虽然内心是不情愿,奈何人在屋檐下,怎敢不低头,只有勉为其难。那一役丐帮弟子着实死伤不了,还好终于不辱使命,将袁门秘密总舵的几位元老悉数拿下,投入有司衙门的监牢,以为朝廷发落。这都是过往之事,当时的厮杀惨状尤在耳边响起,仿佛那血腥的场面又呈现在人的眼前,不忍直视,只因他们一个个都是有鲜活生命的,而在一刹那却魂归离恨天,可不是世间的悲惨,让人见者落泪,闻者伤心!
袁承天见这唐寄龙看面相是个英雄,可惜甘身为贼,实在让人婉惜。唐寄龙心想还是以劝为主,要他们投诚朝廷,不再做那反抗朝廷仵逆之事才是,可是究竟行不行,自己还要试一试,否则便是不甘心。
唐寄龙将自己所想的这一番话说出来,只见袁承天不为所动,过了好一会他却说出一首诗: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唐寄龙自然知道这是当年袁督师于京城菜市口临刑前所作之诗,表达了自己于国为民的心,只可惜错付了人,空让后人扼腕长叹,英雄落寞,豪杰悲凉,这岂不就是代代相传的结果!只是无人从中吸取教训,所以悲剧代代重演不变!
唐寄龙见袁承天心意已绝,今日自己丐帮是代表朝廷诛杀仵逆乱党,似乎名正言顺,可是不知为何他心中总有些不安,莫名其妙的悸动,是恐惧,是悲伤抑或是不忍,一时纷至沓来,说也说不清楚,困绕在内心让人痛楚不已!
丐帮弟子见这袁承天一心要与朝廷对抗,都是不以为然,心想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