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潜龙勿用.袁门子弟.太后临政.亢龙有悔(4 / 8)

加入书签

无可奈何,因为终究执拗不过太后,因为朝廷和袁门本就是水火不相融——袁门的宗旨一向是以反清复明为己任,想要恢复朱明王室抑或是汉人天下,此举在朝廷眼中已然是大逆不道,不可容忍,所以太后一向最恨他们,今日又岂能心慈手软?断无是理!

傅传书得到皇帝允可,自然使出了浑身解数,手中轩辕神剑如龙出海,大有虎啸龙吟之势,风云忽变。恭慈太后不以为怪,因为她又不是没见过大阵仗,所以不以为忤,反然显得泰然自若。四大袁门堂主齐出兵器向他招呼。傅传书则从容不迫,气定神闲,因为天时、地利、人和他三者皆占,又况且袁承天中了自己的袖箭,没有自己的解药,袁师弟只怕过不了今夜;所以他便从容应对,再无后顾之忧。

他之所以一人应对四大袁门堂主便是为了在恭慈太后面前卖弄技艺,让他们明白自己这九门提督不是白得的,可是靠自己的真实本领!恭慈太后见傅传书意气风发,面目俊郎,心想他之风度气势可与我皇儿一较高下,只是他未免年少气盛,不懂得审势度事,难免是其瑕疵,否则定可以担当大任!

恭慈太后只看到了表面上这傅传书忠心朝廷,却不知他还有更大的野心,因为他骨子里都有一股邪气——大约是传承了白莲花的气质,虽然他有俊逸的相貌,只是人品太差,不足以胜任天下,难免是其遗憾!

温如玉他们四人见没有合手的武器,便欺身几名兵士身前劈手夺过刀枪之类的兵器,虽不是神兵利器,也强似手中空空如也。他们心想将就用吧,了胜于无。温如玉手持长剑刺向傅传书下肋,鹿振衣则手中长枪卷地而至刺他眉眼、朱啸山本是朱明后人,今日见到傅传书身为汉人则一心效忠清廷,又见这满洲人皇帝和太后便在眼前,狠不得一刀杀却,为当年那些妄死的人讨个公道!可惜为这傅传书所阻拦,不得雪恨!他不免心脉贲张,手中的刀舞得如雪花一般,刀刀向这傅传书要害斫去!

恭慈太后见到他们如此凶猛,便想要宫中侍卫齐上,可是转念又想还是不要,倒要看看这傅传书有何等能耐,听说他们昆仑派的武学在江湖中也是独树一帜,大有来头,今日可不见识见识他们汉人的武学;如果他是稀松平常,那么这九门提督,守卫京畿之地可说是最为要紧的职务,如果武功不逮,也不用再做这九门提督了。嘉庆皇帝也一般的心思,所以也并不命四大高手尽出,以观事态变化!

此时袁门四大堂主救少主心切,所以便抱着舍身取义,杀身成仁的想法与这傅传书缠斗。傅传书虽位高权重,不免多所应酬,然而武功却未荒废,所以今日袁门的四大堂主虽刀剑齐出,竟一时也奈何不了他;而傅传书想要拾掇下四人一时半刻也难已做到。

清心倒无意他们争斗,只是心系于袁承天。她见恭慈太后、皇帝哥哥还有禁城大内的侍卫人人关注场中五人争斗,一时倒无心顾及袁承天,便命府中侍卫将袁承天带走,因为这几名侍卫是为汉人,心中也自钦敬这位袁门少主,更加知道他是袁督师后人,所以见清心格格要卫护这位袁少主也欣然为之。

可是这时恭慈太后忽然不见身边的清心,便知道她定是要带走袁承天,心中不免有气,心想清心你好糊涂,这袁承天虽相貌异于尘表,俊逸出尘,世之无二,可是他是袁门首逆,是要反清复明的,与咱们满洲皇室是不共戴天之仇恨,你怎么可以为一己之私而枉顾这天下安危?

恭慈太后见清心他们悄悄地出了隆庆门,转过宫墙一角,便命宫中精锐侍卫出击,不能让这袁承天逃出生天,因为龙入大海便难以控制,所以让侍卫俏俏跟随,以待时机便行发难,务要一击必中,不让这袁承天活下来,只有他死,袁门便自群龙无首,便可以四下出击,各各击破,这样未始不是好的计策!眼见他们离乾清容渐远渐远,直到不见这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