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梦境如幻.相见爹娘.身死不心.忧怨相随(3 / 7)
,所以人落上去自然不会有危险!
袁承天虽性命无碍,可是袁俊杰……袁承天悲从中来,不禁地伏地大哭,震得大雪似乎都动了动!忽然有人大喝:“哭什么哭,半夜三更也不让老子清闲。”接着一声响亮,有人用什么东西重重砸了他身子一下……他忽然惊觉,原来是大梦一场——原来他只是在梦中见到了爹娘,可是他多想多待一刻,与爹娘说说这些年的悲苦,可是……竟是大梦一场,让人徒伤连连。
看守天牢的两个狱卒用铁链狠狠击在袁承天,犹未解气又用木凳向他背上狠狠打去。袁承天此时虽被两人打破梦境,见他们还要无礼,心中不由生怒,心想这两个人焉也不懂礼,竟要置我于死地!他见木凳将要落下,不由随手挥出,只听得喀地一声木凳碎裂。两个狱卒见袁承天虽铁镣加身仍然神勇不减,心中也是一凛,不敢再行造次,口中称着死贼囚,啐了一口悻悻而去,还不忘低声说道:“看你倔强,以为自己了不起,将来还是不免上断口台……”他们两个人心怀恼恨走远。袁承天也不与他们两个人计较,只是心中也是黯然:便是我死了又能怎样,世人又有谁会记住我?也许清心便要伤心无地了,只因为得不到所以相思成老?可是世上之人皆是如此,岂止是我?千年以降不都是这样么?我为何总是参悟不透生死之念,难道我尘缘未了,心至不清,所以杂念充塞于心中,元神不保,混混沌沌之中,又见洪蒙初开,试问谁是情种?
次日北风也小了。他拘于这牢中,总觉得光阴过得实在太慢,不可见得是清心,也许她已满面忧愁,因为得不所爱,所以今生难免困顿于这凡尘,仿佛世上有一张无形的枷锁将人桎梏其中,无法挣脱,是命运是人为,皆不可知!只有咽声吞气捱着这不见光明的路前进,纵使前面满是荆蒺和虎兕,也没有后退的理由!忽又想《南华真经》所说那姑射的仙人,却道是:藐姑射之山有神人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餐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于四海之外……可以想像那姑射仙人之姿容在世绝无,是为神仙女子,世人不可仰视;只是也许世尘再也不可见,只有梦中才可叩见,余生无缘!
石门被人打开,披了斗篷以避风雪。袁承天心下一惊接着又喜,原来斗篷褪下是清心,只见眉目如画,只是似怨含悲,似忧似怨地看着他——这个袁大哥——她可以舍却身后事,只是他却不愿,所以两个人不能牧马塞外,远走江湖,只有困顿于今生,在恩怨纠葛之中,伤心再伤心,难过再难过,没有可以解脱的地方,只有两个受伤的心灵冥冥之中相依相慰,也许这样才可以免去这茫茫尘世中无尽的幽怨!
似乎遥远的地方响起似哭又泣的箫声,仿佛是当年师父赵相承雪后一个人独处最高峰,义气风发,看万里山河寥阔,天地之间一片白茫茫,仿佛从来如此。人居于最高峰,忧郁的心情为之一扫,豁达之情油然而生,横箫于唇,吹奏别离歌,似乎在诉说陈年往事,想像百多年前明室江山处于飘摇风雨之中,又有几路勤王之兵,而那崇祯皇帝又四面楚歌!——其实他本大有所为,奈何急功太近,又且刚愎自用,听不得人言,所以失误战机,当闯王李自成兵临城下,欲要封王之时,不能退而求其次,先允其封王,以安民心,俟后再做计较,方为上上策,奈何他不听臣下之言,以至错失良机,城为之破,煤山之上身死国灭,灵魂再难安处,只怕死后也难见列祖列宗,因为锦绣江山毁于他一人之手,可不是为罪人?赵相承从来深明大义,教导门下弟子克守忠义不忘这亡国亡天下之痛,每每读到袁督师那首绝命词便不由涕泗横流,难已禁止,以为天下英雄非谁而何?总是喜欢吟读其诗: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以明其心志,大抵古往今来的英雄都是如此吧?
清心看着袁承天懵懵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