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只有顿河知道(3 / 6)

加入书签

nbsp; 一直到了70年代,都有很多跳出来“实锤”他的,每个说辞都不一样,总之他必须是代笔,就算不是代笔,也是别人写的。

    因为肖洛霍夫是斯大林钦定的“自己人”,是苏联文学界的标志人物,正面典型,在内部斗争、冷战等时局交织影响下,每个人都各执一词。

    于是,时代的痛苦,变成了肖洛霍夫个人的悲伤。他终其一生,都没有洗清“代笔”的嫌疑。

    肖洛霍夫越到后期越意识到,作家无法自证。他无法通过写作来证明自己,保证他地位的,是他手中的权力,是领导人的撑腰。

    所以,他越发地贪恋权力,为了保住自己的特权,表现越来越激进。他的友人叹息:“米哈伊尔(肖洛霍夫)杀死了自己的一部分,为了证明另一部分的清白。”

    总之,这场风波毁掉了他,他后来再也没有写出《静静的顿河》同级别的作品。

    直到1999年,《静静的顿河》原始手稿被找到,保藏于肖洛霍夫亲戚家的阁楼上,经过鉴定,字迹属实,年代确定,说明他的确没有代笔。可他那个时候已经死了有20年了。

    可即使有这样的证据,也依然可以继续质疑:有手稿就一定能证明没代笔吗?为什么他当时没有拿出来?为什么手稿会流落到亲戚家?有没有可能是俄罗斯人伪造的?

    这说明,作家的确不能自证。最后,如肖洛霍夫所说,“《静静的顿河》是否出自我手,只有顿河的草原和河流知道。”

    庄蝶将肖洛霍夫比作石同河,又将王子虚比作居心不良的指控者,意思无非是他的质疑毁了一个清白的作家。

    王子虚愤怒的点也就在这里:

    你这说的,不都是我的词吗?

    是石同河弄了点人脉整他,两个电话,就差点让《石中火》胎死腹中;

    又是他纠集了一帮人,在《石中火》还在襁褓中时,便图谋给它盖棺定论,一巴掌拍死。

    如果不是王子虚头铁到撞碎南墙,如果不是他透支性命地改书,如果不是他留了个心眼,再加上有诸多好友帮衬……

    只要当时走错一步,《石中火》就会真的死掉。

    甚至直到现在,他还要为了这本书的出版而奔波。

    被诬陷的是他,被造谣的是他,被话语权压迫,逼到快要发疯,更像肖洛霍夫的那个人,明明是他才对。

    这些人不仅指鹿为马,颠倒黑白,现在,居然连他痛苦的名义都要夺走!

    这些人对于他来说,有作品,有名望,有人脉,对于他这个连出版都需要发愁的作者来说,简直拥有一切。

    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