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审判(3 / 6)
辈,既要保全文学勇气,又要守住文学敬畏的尺度。”
石同河这番话说完,场间好几个人皱起了眉头。
他说的乍一听好似都是陈词滥调,仔细一想,却非同寻常,句句都有潜台词。
这研讨会还没开呢,张口就说,研讨会不是以研代宣的地方。
现在的研讨会,哪个开来不是有着宣传的意图?
就连石同河儿子的研讨会,也是为了宣传作品而开的。
后面又说,“不要怕得罪人”,那就是别怕得罪王子虚;“为莽撞的火苗划定轨迹”,那意思就是火苗已经烧歪了;“以春秋笔法雕琢后辈”,那就是放心骂,狠狠批。
总之说了这么多,已经把“这部作品该不留情地批评”的态度亮出来了,句句都是在打预防针。
话到这里,即使不明白两人争执的人,也品出这场研讨会中的暗流了。
石同河接着道:“现在,第一个环节,介绍作品。”
说完,他放下手中材料,抬头道:“由于这部作品比较长,我们请一位代表介绍即可,不用所有人都来。”
他话音刚落,萧梦吟马上举手道:“石老师,我来吧。”
石同河抬眼看她:“你很有感想吗?”
萧梦吟小声道:“我、我都写好发言了,不想浪费。”
介绍作品环节不需要说具体剖析,只用把情节摘出来就行,这就避免了直接对作品本身进行臧否。
萧梦吟本来就头疼待会儿怎么“自由批判”,现在发言,待会儿就不用发言了。
石同河正要说话,顾藻又举手道:
“石老师,这个环节还是我来吧。我把作品读得比较细,昨晚还通宵了。”
石同河点头:“那就让顾藻来吧。”
萧梦吟瞪了顾藻一眼,充满怨念。
顾藻拿起自己的讲稿,朗声道:
“不废话,直入正题。本书以1913年至2013年为时间跨度,聚焦华东刘家与周家五代人的命运纠葛。从义和团运动尾声的械斗血仇,到改革开放后的商业浪潮,两大家族在百年剧变中历经背叛、救赎与遗忘……
“作者以‘石头迸发的火星’为隐喻,将个体命运嵌入国族史诗,通过五代人在宗法制度、革命信仰与资本逻辑间的挣扎,探讨历史暴力如何淬炼出人性的韧性与和解的可能……
“作品以多线叙事重构民间记忆,对历史细节的考据颇具匠心,部分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