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清北之外,再无归途(8 / 10)
帮衬家里;而沈锦清的钢琴学费、衣服、零食,永远都比我的需求更重要。我突然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外人,永远都融不进这个家。
“爸,我真的没办法。”我吸了吸鼻子,努力不让眼泪掉下来,“如果你们实在没钱,可以先缓一缓,等以后有钱了再给妹妹买。或者,你们可以跟妹妹好好沟通一下,让她明白现在家里的情况。我相信,只要你们好好跟她说,她会理解的。”
“理解?她一个小孩子,怎么会理解?”爸爸的声音带着一丝无奈,“算了,跟你说不通。你要是不想给她买,就别买了,以后我们也不会再跟你提这件事了。”
说完,爸爸就挂断了电话。
我握着手机,站在窗边,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我知道,爸爸虽然这么说,但他心里肯定还是怪我的。而妈妈和沈锦清,也肯定会因为这件事,对我更加不满。
但我不后悔。我知道,我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一味地退让和妥协。我已经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和原则,我不能再为了满足家人的不合理要求,而牺牲自己的生活。我要为自己而活,要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从那以后,妈妈果然没有再给我打电话催我给沈锦清买平板电脑。但我知道,我们之间的隔阂,却越来越深了。每个月月初,我还是会准时给家里打赡养费,只是每次转账的时候,心里都会多一丝复杂的情绪。
我看着窗外的银杏叶,一片片地飘落,像一个个小小的精灵。我知道,冬天很快就要来了,北京的冬天会很冷,但我相信,只要我坚持自己的选择,只要我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天,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
第五 银杏树下的初遇
北京的十一月,银杏叶把整个燕园染成了金色。我抱着一摞刚从图书馆借来的专业书,急匆匆地往教学楼赶——下午有一节重要的专业课,迟到会被教授记缺勤。走到未名湖旁的银杏道时,一阵风吹过,金黄的叶子簌簌落下,有一片刚好落在我的书页间,我下意识地伸手去拂,怀里的书却突然失去平衡,哗啦啦散了一地。
“小心。”一个温和的声音在头顶响起。我抬头,看到一个穿着浅灰色风衣的男生蹲下身,正帮我捡散落在地上的书。他的手指修长,骨节分明,捡起一本《微观经济学》时,指尖不小心碰到了我的手,带着一丝微凉的温度。
“谢谢学长。”我有些不好意思地接过他递来的书,低头整理着,脸颊微微发烫。
“你是经济学院的新生吧?”他看着我书封面上的院徽,笑着问道。他的眼睛很亮,像盛着未名湖的月光,笑起来时嘴角有两个浅浅的梨涡,让人觉得很亲切。
“嗯,我是沈画清,今年大一。”我小声回答,心里有些惊讶——他怎么知道我是新生?
“我叫周洛安,大三,也是经济学院的。”他伸出手,“以后有什么不懂的问题,都可以问我。”
我迟疑了一下,还是伸手跟他握了握。他的手很温暖,握住我的手时轻轻的,没有用力,让我莫名觉得很安心。“谢谢周学长。”
“不用客气。”他帮我把整理好的书抱在怀里,“你是不是要去三教上课?刚好我也要去那边,一起走吧。”
我点了点头,跟在他身边,沿着银杏道慢慢往前走。他话不多,却很会找话题,从专业课程聊到校园里的趣事,再到北京的秋天哪里最美,让原本有些尴尬的气氛变得轻松起来。我发现,他不仅知识渊博,而且很细心——路过湖边的石板路时,他会提醒我“这里有点滑,小心脚下”;看到我咳嗽了两声,他会从包里拿出一颗薄荷糖递给我,“秋天干燥,含颗糖润润嗓子”。
那节课结束后,周洛安主动加了我的微信,说以后有学习上的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