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龙骸共振1:地脉回响(2 / 3)
根细线,牵着他的意识不被吞噬。
“先不急着传。”他关掉检测仪的记录界面,将那段声波数据和二进制代码保存到私人U盘里,“我再单独分析一下,你们先整理今天的样本数据,注意保存好龙骨样本,别再触发共振了。”
回到自己的临时宿舍,杨清宇锁上门,把U盘插进笔记本电脑。屏幕亮起,那段正弦曲线的声波图再次出现,他戴上耳机,点击了播放键。
没有次声波的刺耳,也没有之前听到的低沉吟唱,耳机里传来的,是一段清晰的旋律——正是他昨晚哼的那首童谣,调子被拉长了些许,带着龙骨特有的低频共鸣,像有人用大提琴在空旷的山谷里演奏,每一个音符都裹着潮湿的水汽,还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温柔,让他瞬间红了眼眶。
他猛地摘下耳机,心脏狂跳。这不可能——检测仪记录的是龙骨的共振声波,怎么会变成他的童谣?还有那些二进制代码,他试着用AScII码转换,得到的却是一串乱码,可当他把乱码和童谣的简谱对应起来时,屏幕上赫然出现了一行字:“地脉断,水逆行,归墟门开,需以音为引。”
杨清宇的手指停在键盘上,窗外的风声似乎更响了。他想起外婆家所在的那个南方小山村,去年夏天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洪水,村里的老人们说,是后山的“龙脉”被挖断了,才引来天灾。当时他只当是迷信,可现在看着屏幕上的字,再想起刚才脑海里那片被洪水淹没的村庄,一个荒诞却又挥之不去的念头在他心里升起:龙骨的共振,或许不是随机的,它在传递信息,而自己偶然哼出的童谣,成了破解信息的钥匙。
他重新戴上耳机,再次播放那段声波。这一次,他听到的不只是童谣的旋律,还有旋律背后的细碎声响——水流声、风声、还有人说话的声音,模糊不清,却能分辨出其中的焦急和恐惧。他闭上眼睛,试着跟着旋律轻轻哼唱,手指无意识地在桌子上敲击着节奏。
就在他唱到“阿婆等我回家路”这句时,桌子上的水杯突然晃动起来,杯里的水泛起涟漪,形成一个小小的漩涡。杨清宇猛地睁开眼,只见笔记本电脑屏幕上的二进制代码开始快速滚动,最后定格成一行新的字:“共鸣已启,汝为‘音媒’,需寻三处‘断脉’,以音续之。”
“音媒?断脉?”杨清宇喃喃自语,指尖的发麻感再次传来,这一次,他清晰地感觉到一股暖流从指尖流向全身,仿佛有什么东西在他的身体里苏醒了。他走到窗边,拉开窗帘,望着远处漆黑的昆仑山轮廓,脑海里突然浮现出三个地名——外婆家的那个小山村、去年发生地震的川西峡谷,还有三个月前发现第二截龙骨的马里亚纳海沟边缘。
这三个地方,都曾发生过异常的地质灾害,也都有着关于“龙脉”的传说。
他拿起手机,点开那个几乎从不对外公开的音乐账号——“清宇的地脉小调”,里面只上传过三首歌,都是他在野外考察时随手录的,有风吹过峡谷的声音,有溪流撞击岩石的声响,还有他自己哼的不成调的旋律,粉丝只有寥寥几个,都是同好的地质研究员。
手指悬在“上传”按钮上方,杨清宇深吸一口气。他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要做的事意味着什么,也不知道所谓的“以音续断脉”是否真的能阻止灾难,但他知道,从指尖触碰到龙骨的那一刻起,他的人生已经偏离了既定的轨道——不再只是研究龙穴的科学家,还成了连接地脉与人类的“音媒”。
他点开录音功能,对着手机唱起了那首童谣。窗外的风声似乎变小了,远处的昆仑山轮廓在夜色里显得格外清晰,仿佛在静静聆听。录音结束,他给这首歌取名为《归墟引·其一》,然后点击了上传。
屏幕显示“上传成功”的那一刻,他口袋里的U盘突然发烫,笔记本电脑屏幕上的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