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后记(火种计划)(2 / 3)
期栖居的安全区域;
第二,是储备人类文明的精华,包括书籍、基因库、机械设计图、传统技艺等;
第三,是开拓生存边界,在异变地带设点拓荒,缓解人类对有限区域的依赖;
第四,最关键的一点,是培养新一代的接班人——无论是普通人还是异能者,只要品格端正、智慧过人、体质合格,便能参与“火种教育计划”。
这意味着,所有的孩子都有了成为人类希望的资格。
计划初期发布的一句口号,在各大幸存者基地广泛传播。
这正是人类,在最黑暗时代之后,重新点燃的文明之火。
在火种计划执行以后,一个研究员忽然在实验室里失踪,这引起了一阵骚乱和议论。
科学家们想要弄清楚她失踪的原因,但他们的时间不够,资源也不够。
该项研究只能以有危险性暂停。
火种计划还在持续探索中,只是人类对于该计划的信心越来越少了。
如果选择放弃,剩下的资源还能支撑两三代人。
如果继续燃烧资源,可能还能维持五十两。
这对末日以后寿命增加到两百来岁的人们来完全不够。
直到十几年后,这个研究员再次出现。
她的身边,还出现了很多奇怪的人,他们看起来不像土著。
人们在短暂的警惕以后,内心被巨大的惊喜填充!这是否代表着?火种计划还有转机?
这名研究员就是祝欣。
-
末世里,不管你是男是女,有资源、有实力,才能站得住脚、得了话。
资源固然重要,可若是缺了实力,那不过是一块明晃晃摆在人前的肥肉,早晚会被人啃得骨血不剩。
在秩序彻底崩坏、丧尸横行的头几年里,这个道理,被活下来的人刻进了骨头里。
枪支、食物、净水、庇护所,这些都是命根子。但最要紧的,是你有没有守住它的能力。
这个世界曾有过短暂的文明,哪怕是再穷再弱的人,也仗着法律与制度能护一护身。
而现在,所有的“制度”二字都已化作一纸空谈。法律如碎灰飘散,信仰变得苍白无力。
人心在恐惧中扭曲,暴力成为通行的语言。
这样的混乱局面,对女性、儿童与年迈之人来尤为致命。
在丧尸威胁之外,还有活人的掠夺与残忍。
许多貌美的女子成了哄抢的目标,是用来交易的筹码,是所谓强者的“私产”。没有人再去谈什么人权与尊重,只有赤裸裸的掠夺与交换。
弱者不是人,只是商品。
但也正是在这种近乎原始的压迫与灾难下,女性群体里那些真正坚韧、冷静、狠辣之人脱颖而出。
她们不再只是依附于男人的“附属品”,而是学会了如何反抗、如何生存,甚至如何反杀。
起初,也有不少女子依赖男人为生,妄图以美色换庇护。
可现实一次次证明,这样的保护太过脆弱——只要男人遇险,女子便会被连带吞噬。
若想活下去,必须强大;哪怕是细瘦之躯,也得握住刀柄。
于是,在十年的黑暗时代过去以后,当各地的避难点、基地终于能统计幸存者人数时,一项数据让人们震惊了:
女性幸存者的数量,居然比男性还多一些。
虽然只是多出一点点,却已经足以颠覆很多人对于女性在乱世中更难生存的偏见。
那些本以为自己“弱”的女子,在绝望的日子里一刀一枪拼出了自己的命,甚至把男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