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大结局(3 / 3)

加入书签

也击中了许多人的软肋。

那些原本对识字无感的女工们,一个个开始正视学习。有人用饭后时辰偷偷描红,有人求字识图,不惜在屋角点灯苦读。

甚至有些原本只在家中操持家务的老大娘,也央求女儿带她去学,哪怕一个月只认几个字,也不愿被人笑话为“睁眼瞎”。

男人们原本不屑女工制度,可很快他们也吃上了使团的规矩。

为了安置更多壮力,使团在工坊之外另开设了重工厂,专门招募成年男子做体力活,如搬运、建材、开垦、修渠等等。

每日劳作所得按劳分级,轻工三文、重工五文、长工七文,一视同仁,但前提亦是同样要识字。

识字能多领钱,不识字就会给赶出去。

“男人若连账单都认不得,还敢自己撑家?”负责男工培训的领事一句话,让许多大汉面红耳赤。

于是男人们也开始识字,原本下工只想喝酒的,如今也要找本字书瞅一瞅。为了方便,识字班还分作早晚两场,让人轮换参加。

渐渐地,工厂周边成了一处奇景——白日汗流浃背,夜里灯下识字,一副民风转变的模样。

起初不适应的,不少人被开除,有人哭着离去,有人愤愤不平,可时间久了,那些肯学的渐渐稳住脚跟,收入翻倍不,甚至有人被调往管账、领料岗位,不再干重活,还能讲道理、写字条、算数账。

工厂的律法虽严,却也清明。

只要努力,就有提升空间;只要学习,就能换来尊重。

人们终于发现,识字不仅是拿文书当官的入门,更是生活的底气。

本地官员对于这种事倒是乐见其成,毕竟

朝廷已经被使者们送过来的东西迷晕了眼睛,见到他们建厂再高兴不过,怎么会去提为难的话呢?

先前秦硕留下的种子已经种植了好几轮。

许多人家中已然有了余粮,便是再遇到饥荒年也能撑上一二。

这世道似乎和几年前不大一样了,但是人们不出哪里不一样。

总归是在不断变好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