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御林权争施缓兵计世家脉拓藏破局招(2 / 3)
查案都是拿实打实的证据说话,哪能主动编瞎话栽赃?这要是传出去,岂不是坏了您的名声?”
待吴天翊提及借焚天宫的力,他紧绷的肩膀才微微松了些,可脸上的为难仍未散去。
刚想再劝劝,就迎上吴天翊带着几分厉色的目光,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喉结动了动,终是躬身应道:“是,卑职明白!”
只是那应声的语气里,还带着几分不情不愿的滞涩。
只是那应声的语气里,还带着几分不情不愿的滞涩。
吴天翊见他杵在原地不动,又摆了摆手催促了起来:“别在这磨磨蹭蹭的,快去!
办法你自己想,总之明天我一定要看到能扳倒魏元基的东西,耽误了大事,唯你是问!”
赵一才猛地回神,再次躬身行礼,转身快步退了出去。
脚步跨出馆舍门槛时,他还忍不住回头瞥了一眼那扇紧闭的房门,嘴角垮了垮——心里纵有万番无奈,可主子的命令终究不能违。
他跟着吴天翊这么久,早知道这位小王爷看似温和,骨子里却有着不容置喙的决断!
既然话已说死,再多纠结也没用,只能抓紧时间想办法,总不能真误了明日的期限。
屋内,吴天翊看着赵一略显仓促的背影消失在门外,忍不住摇了摇头,嘴角勾起一抹淡笑。
这赵一,性子还是太直,只知按规矩办事,却不懂朝堂博弈里的“变通”
——魏元基本就不是什么清白货色,就算“制造”
些证据,也不过是把他藏着的龌龊摆到明面上,算不得真的冤枉。
笑声渐渐敛去,他重新走到案几前,缓缓跪坐下来,指尖轻轻叩着桌面,思绪又沉了下去。
眼下最要紧的,不是如何拿到魏元基的证据,而是拿到证据后,怎么用这东西让太后知难而退。
是用朝堂舆论施压?还是私下找太后做利益交换?
他指尖一顿,眉头微微蹙起,如今的局面,远比表面看起来更复杂。
扳倒曹党及其余孽,确实让燕藩在邵明城立了威,那些趋炎附势的朝臣暂时不敢在皇帝和太后面前搬弄燕藩的是非,可这也等于在暗处树了不少强敌。
曹党余孽恨他断了活路,定然会寻机报复!
淮南王丢了漕运这块肥肉,表面不动声色,暗地里指不定在筹谋什么?
就连那些先前与燕藩有盟约的藩王,怕是也因他这几日的锋芒,对燕藩起了戒心——毕竟,一个太过亮眼的盟友,往往比敌人更让人忌惮!
“树敌太多,终究不是好事!”
吴天翊低声自语,指尖摩挲着案几上的密函边角。
他现在就像站在刀尖上行走,既要稳住眼前的漕运与御林军统领之争,又要防备暗处的冷箭,还得顾忌燕藩在藩王中的处境,一步都错不得。
他抬手取过纸笔,在纸上轻轻勾勒出邵明城各方势力的脉络:太后与外戚、内阁徐阶、淮南王、曹党余孽、盟约藩王……每一笔落下,都代表着一重牵制。
笔尖停在“太后”
二字上时,他眼底闪过一丝明悟——或许,不用硬碰硬。
太后最在意的,从来都是外戚的权势和自己的颜面,若能让她明白,举荐魏元基不仅保不住权势,反而会引火烧身,再加上自己适时给她点利益,她未必不会主动退让。
想到这里,吴天翊眼底重新亮起光,指尖在“魏元基”
的名字旁重重一点。
明日拿到证据后,先不急着递到皇帝面前,倒是可以先让徐阶在文官圈子里“透”
些风声,让众人知道太后要举荐的是这么个草包!
届时朝堂议论四起,满朝文武都会盯着太后举荐魏元基这件事,她本就理亏,定会坐立难安。
这时候自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