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一百一十一章 苏晚晴的毕业季 顾沉舟化身数字囚徒(2 / 4)

加入书签

” 她的朋友圈状态也随着求职进度起伏不定。

苏晚晴总能听到她的吐槽。

相对而言昭昭就比较轻松,她已经拿到了心仪国外大学的offer,这学期的重心就是处理各种留学手续:办签证、订机票、找国外的租房、参加学校的行前说明会。她的朋友圈画风明显不同,晒的是签证通过、机票预订成功、对未来留学生活的憧憬。

“晚晴,你看我找的这个公寓怎么样?离学校近,就是有点小贵。”

“唉,一想到要离开你们,还是有点舍不得。” 轻松中带着一丝离别的感伤。

苏晚晴有时在食堂遇到她,能感受到她眼神里对未来的憧憬。

真好,苏晚晴由衷为她开心。

对于苏晚晴来说,除了论文答辩这座大山,她面前还有另一场硬仗——王晓鹰教授的研究生入学复试。

王教授的研究方向是她的热爱,但要求极高。她需要重新系统梳理中国古代文学的脉络,精读原著和重要研究著作;同时还要恶补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思潮、流派和代表作家作品。

她的书桌上经常堆满了《中国小说史略》、《明清小说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当代文学关键词》等等大部头。

她每天雷打不动地抽出至少三小时啃这些“硬骨头”,做笔记、画思维导图、反复背诵记忆重点。有时候看着那些拗口的理论术语和浩如烟海的作家作品,连她这个学霸也会感到一阵阵胆寒,但想到那份唯一的邀请,想到这是自已选择的、能抓住的未来,她只能咬牙坚持下去。

初试她很顺利的就过了,复试的压力对她而言比较大,专业知识,逻辑思维、表达能力和临场反应都至关重要。

她拉着林小满、昭昭她们给自已当模拟面试官,让她们模仿王教授可能问的各种刁钻问题,从专业到对某个文学现象的看法,甚至到“为什么选择这个研究方向”。每一次模拟都让她一点点积累了经验和信心。

天气转暖后,傍晚时分,苏晚晴常常和昭昭、玲玲她们在校园里散步。走过爬满常春藤的教学楼,走过曾经晨读的小树林,走过挥洒过汗水的操场,走过飘着饭菜香的食堂……熟悉的景物在离别滤镜下显得格外珍贵。她们聊着过去,聊着对未来的忐忑和憧憬,聊着彼此暗恋过的人,也聊着对苏晚晴和顾沉舟分手的惋惜。

晚风拂过脸颊,带着青草和花香的气息,也带着淡淡的离愁。

林小满的奶茶店,成了苏晚晴除了图书馆和家之外,待得最久的地方。这里弥漫着香甜的奶茶味和轻柔的音乐,是喧嚣中的一块小小净土。

她常常点一杯喜欢的奶茶,占据角落的一个位置,摊开书本或笔记本电脑,一待就是一下午。林小满不忙的时候,会溜过来和她聊几句,给她塞点新研发的小点心。

玲玲、昭昭她们也经常来这里“碰头”,交换求职信息、吐槽奇葩面试官、分享复习资料。

这里既是苏晚晴逃避内心痛苦的“避难所”,也是获取信息和友情的“情报站”。

林小满看着她日益清瘦和沉默的样子,心疼却不多问,只是默默地给她又续上小零食。

大年初五的深夜,顾沉舟站在电梯里,行李箱的滚轮在寂静的金属空间里发出细微的嗡鸣。液晶屏显示的数字缓缓下降,22、18、14……他盯着自已映在镜面轿厢上的影子——黑色大衣裹着他的身形,眼下是被分手的寒气。

电梯在1层停下,门开的瞬间,他的呼吸骤然凝滞。

苏晚晴。

她穿着那件米白色羊绒大衣,发尾微微翘起,脸上冻的通红,眼睛红肿着像是哭过。

右手拉着白色的行李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