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7(1 / 2)
你想好要写什么?”
神父和女主编英雄所见略同,“纪念刊是新人出头的最佳时机,保不准让剧院看重,那你就彻底了。”
“我哪有这一炮而红的本事。”
珍妮把昨日的情况说给神父听,“能保持源源不断的灵感就谢天谢地了。”
“这也确实是个问题。”
昙花一现的作者比比皆是,长盛不衰的才是少数。
神父对珍妮的处境感同身受,因为他在监狱里有足够的时间打磨作品,到了外头反而变得拖延懒散:“要不试试压迫写作法?”
“……听名字就让人寒。”
“也不算是寒吧!
就是通过人为减少外界的刺激来让注意力保持集中,从而提高写作效率。”
神父举例说明,“萨德侯爵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在监狱里完成的,也有作者为了写书把自己锁在乡下的别墅,只靠一个仆人给他打扫送饭。”
还有仆人打扫送饭?
对比花了数十万法郎建基督山城堡的大仲马,珍妮立刻悲从中来——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我会考虑。”
她不想让神父失望,但也觉得目前的自己没有封闭写作的必要——除了来神父这儿学意大利语,她也没有太多的交际,“还是先学意大利语吧!
没准学完我就有了新的灵感。”
神父的教法一如既往地简单粗暴,就是单纯的语言环境加死记硬背。
他很推崇伊丽莎白女王的学习方法,让珍妮把法语故事翻译成意大利语,或是把意大利语的文章翻译成法语、英语。
聊天时也冷不丁地切换语种,让珍妮逐渐习惯多语环境。
“珍妮。”
“嗯?”
“你有造过石器吗?”
这次轮到珍妮忘了自己曾干了什么:“您为何会这么问。”
神父翻出某张稿子,指着上面的内容回道:“你自己写的。”
额……她不仅写过,还在现代的短视频里看过要如何自制各种石器:“没有。”
吃过猪肉是一回事,见过猪肉是另一回事。
“那你写得还听生动。”
神父以为珍妮的父亲带她去非洲见过土著自制各种石器,或是有去过非洲的军官向她描述这些,“要不我们去后院试试?”
他冒出了一个念头,整个人也孩子气道,“走?”
珍妮还未答应便见神父起身:“不学习了?”
她对这个老小孩是完全没辙。
“边玩边学。”
神父已经过来拉她,“而且你也需要放松。”
“……是我要放松,还是您又童心大,开始好奇原始人的生活。”
无奈的珍妮还是陪着神父去后院折腾。
好在神父玩归玩,没有忘记语言教学。
“您能去厨房找个大棒骨吗?”
花园里的石头不少,可也不是所有石头能制石器,“而且您在后院里能找到脉石英、燧石、或是黑曜岩吗?”
“没事。”
神父的乐观出乎想象,“今天只是练个手,也不真求做出个实物。”
他还真从厨房里找出一截准备熬汤的羊腿骨,“再说了,做不了石器,不是还有骨器,钻木取火吗?可尝试的内容不止打制石器,我还想在后院建个茅草屋呢!
没准我们以后能在茅草屋里纳凉。”
“合着您是真想重现原始人的生活啊!”
珍妮在心累之余又提出了个致命问题,“没有石器,您如何制骨器?”
“……”
“原始人可没有现代的刀子能用。”
≈nbsp;好吧!
这下是打蛇打到七寸处了,同时也让珍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