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吾以救世也(3 / 7)

加入书签

令。

    还有就是修改历法,采用黄帝历简直是神来之笔。

    以前朝廷要用很多方法,来证明自己是华夏正统。

    比如朱元璋就迫不及待的给元朝修史。

    如果真采用了黄帝历,比修十部元史都好用。

    关键此法还很实用,方便世人。

    朱标觉得,这个提议自家父亲是肯定会同意的。

    不过有些地方,他又觉得太过于激进。

    其中最激进的,莫过于全民普及历史。

    他倒不是怀疑这么做有没有效果,而是担心事情失控。

    谁也无法保证,民智开启后会发生什么。

    这时他又想起马钰的话,看一下子产的履历。

    难道子产身上有这个问题的答案?

    想到这里,朱标立即命人将关于子产的记录翻出来。

    因为马钰的原因,东宫也养了许多史官,协助朱标了解历史知识。

    他们的作用,约等于人肉搜索引擎。

    所以这会儿朱标只是下达一道命令,很快就有人将关于子产的所有记录都拿了过来。

    子产,郑国人,郑穆公的孙子。

    郑国是个小国,最高光就是郑庄公时期,差点就成了当时的霸主。

    然而他箭射周桓王,克段于鄢手短又太糙,为世人所不齿。

    故而评选春秋霸主的时候,他落选了。

    最后只得了个春秋五小霸头衔。

    但郑国实在太小国力太弱,也就辉煌了那么一小会儿,之后就成了晋楚两国的夹心饼干。

    子产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走上政治舞台。

    郑国的体制有些特殊,除了国君之外,总共有六位卿室执政。

    按照顺序就是第一第二到第六。

    当时的第一执政是子皮,郑国的实际统治者。

    子产就是第二执政,变革的主要推手。

    看完子产面临的形势,朱标都不禁为他捏了一把汗。

    说是绝境一点都不为过。

   &n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