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华夏文化的守护者(3 / 7)

加入书签

;再往后大明朝廷是有心无力,江南豪族已经形成规模,朝廷想调整也调不动了。

    从这一点上来说,朱元璋的天赋确实很高,意识到了豪强问题,想要调整人口分布。

    但可惜,他明白的太晚,而且对此事的重视也不够。

    毕竟他单纯是通过自己的经验,察觉到这一点,对地方宗族士绅势力的认识远远不够。

    但这一世就没有这个问题了,在马钰的提醒下,他们对这方面的认识更加清晰。

    调整人口布局的想法也就更加强烈。

    计划往洛阳、长安、凤阳、安阳、北平五处迁徙富户。

    这五个地方,起码也能迁六七十万户。

    既能完成南方人口北调,缓解南北分化的危机。

    又能将豪民从本乡本土迁走,让他们失去对地方的影响力,从而削弱他们的实力。

    豪民都有钱,他们雄厚的资本,也能快速让这些地方富裕起来。

    而失去了这六七十万户的豪民,对南方的地方势力是一次巨大的削弱。

    相应的,朝廷可以更从容的将权力集中起来。

    同时豪民空出来的位置,也可以让无地的贫民来填补。

    可以说是一举多得的局面。

    这个操作,让马钰看到了汉唐朝廷的影子,大概率是借鉴了西汉和初唐的相关政策。

    如果只有这些,还不值得马钰太过惊讶。

    毕竟这是古人留下的智慧。

    关键是,朱标能想到把诸姓打散混居,和迁徙豪强结合起来用。

    因为战乱,导致大量的典籍失传。

    目前能看到的史书上,关于强制诸姓混居的记载非常少。

    前世还是从出土的敦煌文书里,才了解的细节。

    马钰之前只是和朱标讲了一下,他就记住了,并且还活学活用。

    这是真的将知识学通了。

    如果朱元璋、朱标两代人,能够贯彻执行人口调控政策,并将其形成制度。

    真的能缓解很多社会问题。

    但朱标肯定不是来听他的赞美之词,更想获得他的建议。

    只是马钰也属实没有什么更好的想法了:

&n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