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小姑姑的担忧(二)(1 / 2)

加入书签

“没……没啊!一般般吧!结婚……是人生一件大事,他家规矩多,不得商量着来嘛!”

“哎!这还没结婚呢,胳膊肘就已经往外拐了!”实话实说而已,我又哪句话说错了。

“哎!”小姨也紧跟着叹了口气,“真是女大不中留啊!她小姑,姐,你也别纠结了,咱家小曦真的是看上穆家那小子了。”

“你们发展到哪步了?”小姑接着问。

“哪步?也没吧!就是在一起商量了些事情。”我说道。

“那天晚上……你们在哪儿?”小姑姑步步紧逼。

“在……在我家里。”我像撒了谎没写作业又被发现了的孩子一般,低着头站在那里老老实实接受着批评。

“过夜了?”

“嗯……可是可是……”孤男寡女共处一室,说什么都没发生,谁信呢?那还需不需要解释呢?我很纠结。

“哎呦,干柴烈火,你不会再端几天啊!”小姨一听,急了,大腿一拍,站了起来,看这架势,似要对我进行一番从身体到心灵的洗礼。

“婚前性行为我并不反对,21世纪了,做好防护措施就好。”小姑就是小姑,难以启齿的事从她嘴里面说出来也那么地义正言辞。

“没有,没有,不是你们想象的那样……”虽然我知道对于此类敏感话题,否定即为肯定,越否定越会让人浮想联翩。但我还是忍不住想辩解,可辩解什么呢?我脑海中此时一团浆糊。

“黎靖曦,结婚两年后再要孩子,孩子生下来你们已有三个年头了,这三年足够你们了解彼此。”小姑姑说这句话似下了很大的决定,很决绝毋庸置疑。“那时你才30,一切刚刚好。”

“好……”我竟然鬼使神差地答应了,心里还有点小兴奋。

小姨白了我一眼,转入厨房开始往外传菜。小姑父不仅治牙有一手,做菜更是有一手,要不怎么把小姑姑从苗条婀娜的一尺八养成了丰腴润泽的两尺六呢?这是不是也正应了那句俗话“牙好,胃口就好,吃嘛嘛香!”

六菜两锅一汤,从厨房鱼贯而入到餐桌上。如果我没猜错,小姑父刚才肯定在学本土中国人听墙根儿呢。要不菜也不会上得恰到好处。

小姑父这一点最是我所赞赏的。大嘴巴也知适可而止,何者该说,何者该听,何者听了不能说,何者说了不是让对方听。我想这一点也恰是小姑姑心悦之处吧!

由小姑姑坐镇,“食不言”这一中华传统美德贯穿始终,饭后依然是小姑父洗碗。

看着他屁颠儿屁颠儿去洗碗的背影,我对我的婚后生活又充满了几分期待,而小姨整个把“落寞和艳羡”一览无余地挂在了脸上最显眼的地方。独独小姑姑享受这人世间最长情的“人生小确幸”,幸甚至哉!

离开小姑姑家时,院子里的葡萄架依然沐浴在和煦的秋阳中,偶有几声秋蝉在高高的树梢上奋力地鸣叫着,以此来证明自己曾于人间游历过一番。“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此时我虽并非南冠囚徒,但面对着这聒噪的蝉声,手捧着上了锁的古檀木的小匣子,心中尽涌起比囚徒更深沉的悲壮感。

吃完饭小姨便走了,我被小姑姑带到了她的卧室,在老式木板床最靠里的抽屉里,小姑姑端端正正地端出了一个古檀木小匣子,上了锁的。

“小曦,这是你父母留给你的,我本想一直帮你保存,可你要出嫁了,是个大人了,有些事得自己做判断。”说着小姑用一个精致的小钥匙打开了木匣子。

匣子里有几沓纸,可能年代稍微有些久远,纸张有些泛黄,都是一个尺寸,像分门别类般,折成了几沓,平平整整地扑在匣子底部。上面有两个玻璃瓶的小葫芦,一蓝色一红色。虽在匣中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