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花朝(4 / 4)
以考虑扩大,但前提是必须确保质量。我们要在扩种的同时,加强茶园管理,比如引进滴灌系统、推广有机肥、加强病虫害防治。”
“明白了。”赵建国应道,“我这就联系农业专家,安排技术指导。”
手工艺坊方面,随着订单的增加,村民们的工作量也逐渐加大。林婉儿决定在村文化礼堂设立“手工艺培训中心”,专门用于集中培训和生产。
“我们得把这项产业做大做强。”林婉儿在村民大会上说道,“手工艺不仅是文化传承,更是我们增收的重要渠道。我们要打造属于青松村的品牌,让我们的产品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
村民们听得热血沸腾,纷纷表示愿意参与培训,提升技艺。很快,培训中心就热闹起来,妇女们围坐在织布机前,学习新的编织技法;老人们则在陶艺坊里,传授年轻人传统的制陶工艺。
“林书记,你看我做的这个陶罐。”一位村民兴奋地展示着自己的作品,“是不是挺有古风的?”
林婉儿接过陶罐,仔细端详,点头称赞:“做得很好,很有传统韵味。我们可以把这些产品拍照上传到电商平台,让更多人看到。”
不久后,青松村的手工艺品在电商平台上架,订单络绎不绝。村民们看着订单信息,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没想到,我们也能靠手艺赚钱。”一位老奶奶感慨道,“以前总觉得这些手艺没用了,现在看来,它们也能变成金饭碗。”
林婉儿欣慰地笑了:“是啊,只要我们肯努力,就一定能找到出路。”
与此同时,乡村旅游联盟也在不断壮大。青松村的民宿数量从最初的几家,发展到了二十多家,游客数量逐年增长。
“我们得提升服务质量。”林婉儿在旅游联盟会议上说道,“建议大家统一培训,学习接待礼仪、餐饮管理、安全知识等,确保游客住得舒心、吃得放心、玩得开心。”
会议结束后,林婉儿联系了省旅游学院,安排了一场为期三天的民宿服务培训课程。村民们踊跃报名,学习热情高涨。
培训期间,林婉儿亲自到场,鼓励大家:“你们是青松村的窗口,你们的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游客的体验。希望你们用心学习,把青松村打造成一个真正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
培训结束后,村民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纷纷表示要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经营中。
林婉儿站在村委会的阳台上,望着远处的稻田,心中一片宁静。风吹过,稻草堆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丰收后的喜悦。
她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但她也明白,只要心中有光,脚下就有路。她愿意继续走下去,带着初心,带着希望,走向更远的地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