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秦皇汉武?(1 / 4)

加入书签

萧然确实忘记了,这个时代,秦皇汉武的口碑都不太好,是暴君,是反面教材。

好皇帝的标杆是汉文帝,但是很快就变成李世民了!

“世伯,其实我觉得这两个皇帝,很了不起啊!他们都是雄才伟略的帝位!”萧然说的是真实想法。

李世民听到“很了不起”三个字,先是愣了愣。

随即放下鱼竿,身体微微坐直,语气里没了之前的哭笑不得,多了几分作为君主对“治国根本”的郑重。

显然没料到萧然会对这两位有如此评价,得好好跟他掰扯掰扯贞观年间的“明君标准”。

“了不起?你小子是只看到他们开疆拓土的威风,没看到底下百姓的苦吧?”

“秦始皇统一六国是有功,可他统一天下后呢?征发百万民夫修长城、建阿房宫、挖骊山墓,多少人家的壮丁一去不回?”

“地里的庄稼荒了,家里的老人孩子没人管,最后陈胜吴广一呼百应,秦二世就亡了!”

“这‘了不起’的代价,是天下百姓的命,这样的君主,能算明君?”

他顿了顿,想起贞观初年民生凋敝的模样,眉头皱得更紧:

“再看汉武帝,文景两朝攒了几十年的家底,够百姓安稳过活了吧?”

“可他为了打匈奴,连年征兵,把多少年轻人拉去战场?

“农田没人种,赋税却越来越重,最后连流民都遍地走,逼得他不得不下《轮台罪己诏》认错!”

“这叫‘了不起’?这是把百姓的安稳、国家的根基,都拿去换‘扬眉吐气’的虚名!”

说到这儿,他看向萧然,语气里带了点解惑的意味,不再是单纯较真:

“你以为现在朝野上下为什么把汉文帝当标杆?”

“不是因为他没本事开疆拓土,是因为他懂‘民为根本’。”

“轻徭薄赋、不折腾百姓,让刚经历战乱的天下喘过气来,让百姓能吃饱饭、住安稳屋,这才是明君该做的事,不是吗?”

李世民抬手点了点自己的心口:

“我登基后,天天怕的就是学秦皇汉武,怕征调民力太多,怕赋税太重,怕百姓又过回流离失所的日子。”

“你说他们‘了不起’,可在我看来,让百姓受苦的‘了不起’,不如让百姓安稳的‘不折腾’。”

“你这小子,还是没弄明白,治国的根本不是‘威风’,是‘民心’啊!”

萧然挠了挠头发,很显然这个时代对秦皇汉武的看法和一千多年后不太一样。

“我承认世伯说的很有道理,世伯在这个问题上,有很深的感悟。”

“但是,我也有不一样的看法!”

萧然知道这话在贞观年间听来定是新鲜,得慢慢说透这“不一样的角度”。

“世伯说的民生之苦,后世也认,可后世看他们,会多算一笔‘千年账’——不是只看当下的百姓累不累,是看他们做的事,给往后千百年的天下、族群,留下了什么。”

“就说秦始皇,统一六国不是最了不起的,了不起的是他统一之后做的事。”

“之前列国各有各的文字,你写的我认不得,我算的你看不懂,他定小篆为通用字。”

“从此不管是齐人、楚人,拿起笔能写同一种字,说起话能懂同一种意思,这才是真的把‘天下’拧成了一股绳,不是靠刀枪,是靠‘共识’。”

“还有度量衡、货币,之前买东西,各国秤不一样、钱不一样。”

“他一统之后,不管在长安还是在楚地,拿一文钱能买一样重的米,这不是方便一时,是给‘大一统’立下了规矩,往后不管哪个朝代,都得照着这个来,不然天下就散了。”

“这是前无古人的事,之前没有哪个君主,能把‘天下’从‘地理上的一块’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