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7章 全线崩坏(3 / 4)
行为终于爆发,一连串金融丑闻相继曝光。
野村和日兴证券卷入的丑闻涉及了企业特金账户的损失赔偿问题。
尽管这些账户并不合法,但私下却得到了大藏省的认可。
这些账户的存在暗示着日本的制度偏袒圈内人。
当股市进入下跌通道之后,这样的安排就渐渐变得不可容忍了。
跟以前一样,还是要找出一个替罪羊,来承担整个社会的集体罪孽。
为此,1990年6月,野村证券的总裁田渊义久在损失赔偿丑闻中被迫辞职,成为日本金融界为平息公愤而上演的第一出辞职戏。
而这才仅仅是个开始。
作为20世纪80年代末期最赚钱的日本银行,很快,住友银行紧跟着也来丢人现眼了。
原来在素有“皇帝”之称的董事长矶田一郎的强势领导下,住友把泡沫经济的价值发挥到了极致。
住友不但曾经大规模地扩张房地产贷款,并利用特金账户来增加收益,而且跟其前雇员经营的系满按揭公司往来甚密,做了很多见不得人的交易。
结果在房地产市场开始下跌后,因为子公司的牵连,系满公司的经营丑闻也被曝光出来,面临着涉嫌伪造画作评估、非法拉抬股价、勾结黑帮分子介入地产等指控。
住友为了保住声誉,切断与系满公司的联系,不得不付出了二十亿美元的代价。
然而祸不单行,随后,住友跟稻川会的二代目石井隆匡的关系也暴露了。
住友一家分行的经理曾说服客户贷款给石井,资助他囤积东急电铁的股票。
最终,住友银行的董事长矶田不得不承担了这两桩丑闻的责任,在1990年10月,也像野村证券的总裁一样,谢罪辞职了。
而这一系列丑闻曝光的不良后果,就是加剧了社会民众对于金融行业的不信任感,大藏省不得派专人督导对日本金融机构的账目进行清查工作。
尽管在日本这个政商勾结的社会环境下,这样的清查往往形式大于内容,但一时间也一样风声鹤唳,进一步加剧了日本实体经济资金流动不足的状况。
导致许多企业的资金匮乏困境继续扩大,闹上了钱荒了。
像年初才刚刚借助股市炒作,缓了一口气的EIE集团就是这样的倒霉蛋。
说实话,尽管EIE因为高桥治则的激进策略买了太多没有意义的资产,但因为宁卫民的出手干预,他们在债务方面已经处理掉不少隐患了。
现在留下的资产都比较优质,过去一直忽略管理的海外资产也逐渐开始走上正轨盈利了,整个集团的经营情况基本已经稳定。
如果再给他们一年半载稳定的金融环境,他们是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缓缓站起来的,也不用再贱卖什么家当了。
哪怕通过股市坐庄再筹钱呢,也是一条路子。
但现实却是这样的残酷,根本没有“如果”。
就因为金融系统的丑闻,长信银行的经营也受到了相应影响,作为长信银行最大的贷款客户,EIE的账目都要过审查的关。
于是原本不算什么的事儿这时候又成了必须得赶紧补救的漏洞,随之而来的就是就是要从公司抽血,赶紧筹措一部分资金,还给银行。
而且股市跌成这样,民众已经毫无信心,东京交易市场近似于停业状态,他们也没办法通过坐庄再捞钱了。
说白了,哪条路都给堵上了。
此时的EIE就宛如刚刚摔了一跤从地上爬起来的人,结果莫名其妙又被身后冲过来的一辆自行车给撞到了,要多郁闷有多郁闷。
而EIE的董事会在经过开会讨论之后,都认为只能再走变卖资产套现这条路,他们已经别无选择。
可卖些什么呢?
又把资产卖给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