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9章 攻城战!升龙城破!(1 / 3)
升龙府外,朱高炽率领的五万大军已完成合围。
他勒马立于阵前,身后的“征南大将军”大旗在风中猎猎作响。
朱雄英、常茂、康铎等将领分列两侧,目光锐利地盯着前方的城墙。
城头上,胡汉苍亲自督战,安南士兵手持弓箭、火铳,严阵以待,城楼下还挖有护城河,布满了尖刺和陷阱。
“传令下去,虎蹲炮准备!”朱高炽高声下令。
随着命令传达,数十门虎蹲炮被士兵们推到阵前。
这种火炮轻便灵活,便于携带,尤其适合山地和攻城作战,炮口对准了升龙府的城墙。
“放!”常茂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一声令下,数十门虎蹲炮同时喷射出熊熊火焰。
轰鸣声震耳欲聋,仿佛要将天地都撕裂一般,炮弹带着刺耳的呼啸声,像一道道黑色的闪电,径直飞向升龙府的城墙。
城墙上的安南士兵还没反应过来,炮弹便已落地爆炸。瞬间,城墙上血肉横飞,惨不忍睹。
有的士兵被炮弹直接击中,身体瞬间被炸成了碎块,鲜血、内脏和骨头碎片四处飞溅,溅满了城墙,甚至有的碎片还飞到了护城河对岸。
有的士兵虽然没有被直接命中,但爆炸产生的巨大冲击波将他们狠狠掀飞,他们像断线的风筝一样从城头上跌落,重重地摔在护城河内布满的尖刺上。
尖刺瞬间刺穿了他们的身体,鲜血汩汩流出,染红了护城河的水面。他们发出一声凄厉的惨叫,便没了气息,尸体在水中漂浮着,景象极为恐怖。
还有的士兵被爆炸的气浪压在城墙的垛口下,骨骼碎裂的声音清晰可闻,他们口吐鲜血,痛苦地抽搐着,很快便没了动静。
第一轮炮击过后,升龙府原本坚固的城墙出现了数道巨大的裂缝,裂缝中还在不断掉落着碎石和尘土。
城墙上的安南士兵死伤过半,剩下的人也都吓得魂飞魄散,脸色惨白,再也没有了之前的斗志,纷纷蜷缩在城墙的角落里,瑟瑟发抖。
朱高炽见状,立即下令:“步兵冲锋!”
早已准备就绪的明军步兵手持盾牌、长矛,呐喊着冲向护城河。
城头上的安南士兵拼命射箭、开枪,明军士兵不断有人倒下,护城河中的水很快被鲜血染红,浮起了一层尸体。
常茂和康铎身先士卒,两人手持大刀,率领一队精锐士兵冲到护城河前。
常茂挥刀斩断了拦路的绳索,康铎则带领士兵搭建浮桥。
安南士兵的火铳铅弹不断落在他们身边,溅起一片片混着碎石的泥土,铅弹撞击地面的闷响此起彼伏,偶有几发擦着明军士兵的甲胄飞过,留下刺耳的刮擦声。
这些火铳虽不如明军的制式装备精良,却也是安南历经多年技术积累的产物,其源头可追溯至与中原及周边政权的火器交流。
早在元末明初,安南便已通过边境贸易与战争缴获,接触到中原的早期管形火器,并很快开始仿制与改良。
胡季犛掌权后,更是将火器发展视为强军关键,不仅从云南走私铜矿以解决原料短缺问题,还招揽中原流亡工匠与本土匠人共同攻关,使安南火铳的制造工艺日益成熟。
此时的安南火铳虽仍为前装滑膛结构,采用火绳点火,射程与精度有限,但相较于传统弓箭已具备明显优势,逐渐成为安南军队的核心装备之一。
甚至在后来的战事中,安南火铳的部分设计还得到明军认可——永乐年间明军平定安南后,曾专门搜罗安南火器工匠与技术,将其改良成果融入神机营的装备体系,可见其技术水准已具备相当分量。
此刻城头上密集射击的火铳,正是这种技术积累的直接体现,铅弹虽多未能直接命中,却也凭借密集火力在明军冲锋路线上织成一道威慑网,迫使常茂与康铎麾下的士兵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