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6章 舆论与赵某人的反应(2 / 5)

加入书签

/p>

高赞回答从多个角度进行了分析:

“这不仅是一笔巨额捐赠,更是一种战略性的投入。

杨简和柳亦妃深知人才和教育对行业的重要性。

这笔钱用于教学设施、人才引进和学生创作,是在为整个华语电影的未来‘施肥’。

他们站得足够高,看得也足够远。

与其说是捐赠,不如说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投资,投资的是华夏电影的下一代。

其社会意义和行业影响,远大于两个亿本身的价值。

我还知道一些内幕消息,实际上这不是杨简和柳亦妃第一次向北电捐款,之前就捐过好几亿了,这种持续捐款的行为,这才是最难得的。

当然,这并不奇怪,杨简的天眼慈善每年都会耗费不下于1o亿级别的资金去做慈善,这才是我把杨简当成偶像最重要的原因。

能挣钱,但是人家也是真的能做慈善。”

网络上几乎是一边倒的赞誉之声。

杨简和柳亦妃凭借其无可争议的成就、正面的公众形象以及此次校庆上表现出的感恩、谦和与担当,再次稳固了他们在公众心中那种有担当的形象。

而此刻,引这场网络热议的核心人物之一,正坐在驶往机场的车上,对身边的喧嚣浑然不觉,心中只充盈着与家人团聚的期待和即将见到自家小剪子的甜蜜。

飞机的引擎声仿佛已经在耳边响起,承载着爱与思念的旅程,正式开启。

北电校庆的热闹与荣光仿佛还停留在空气中,但属于赵某人的那份参与感,在她坐进自己豪华座驾的瞬间,便如同被针扎破的气球,迅干瘪下去。

车内隔绝了外面的喧嚣,也放大了她内心的波澜。

她没有立刻让司机开车,只是疲惫地靠在柔软的真皮座椅上,闭上了眼睛。

然而,眼帘之下,却不是休息的黑暗,而是不断闪回着今天上午的一幕幕。

红毯上,柳亦妃一袭白衣,从容走过,那并不刻意张扬却无处不在的气场,仿佛自带追光,将所有目光,包括那些她赵某人都需要客气应对的媒体镜头,都牢牢吸附过去。

她记得自己当时脸上挂着恰到好处的微笑,与身边的友人谈笑风生,试图营造出一种“我们同属一个圈子,彼此平等”

的氛围,但心底深处,却有一根弦,在柳亦妃出现的那一刻,悄然绷紧。

颁奖仪式上,当追光灯打在柳亦妃身上,她款款上台,代替那个如今已站在云端、连名字都仿佛带着重量的男人领取“杰出电影贡献奖”

时,台下那雷鸣般的、持续时间远其他人的掌声,像无形的针,密密地扎在她心上。

她自己的奖项,获得的掌声也算热烈,但与之相比,显得那么短暂而客套,至少她自己是这么认为的。

更刺痛她的,是柳亦妃代表杨简言时的姿态。

那不是一种炫耀,而是一种平静的、理所当然的陈述。

那种“无论取得多大成就,我依然是母校学生”

的谦逊,在赵某人听来,却比任何倨傲都更彰显其地位的然。

因为只有真正站在顶峰的人,才无需用高调来证明自己。

还有那些领导们……以前见到她赵燕子,虽然也算客气,但总带着几分官方距离感。

可今天,他们主动走向柳亦妃,脸上堆起的笑容是那样真切,那低声交谈的样子,仿佛是与极其重要的合作伙伴商议要事……他们对柳亦妃的态度,无一不是亲切、和蔼,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恭敬?

赵某人猛地睁开眼,胸口有些闷。

她不是不懂,这个世界从来现实,尤其她还是身处娱乐圈这个巨大的名利场,那感受可太深刻了。

她自己也享受着名气和社会地位带来的便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