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2章 回到原本的位置(4 / 5)

加入书签

0(2001年)谈判中,美国要求rb行与美元挂钩:华夏出口企业赚取的美元需兑换为rb,导致外汇储备被动积累。

这一机制为后续美元滥稀释华夏财富埋下隐患,但当时主要目的是绑定华夏至美元体系,而非直接收割。

2008年开始,美国在国内经济危机爆的情况下,曾试图通过“三步走”

金融战收割华夏财富。

先就是放水推高资产泡沫。

美联储量化宽松(qe)增强全球流动性,推动华夏股市、楼市价格飙升,明年,也就是2015年上半年a股泡沫,接着到了2016年房价暴涨都是美国在背后推动的因素。

前世从2015年开始,美联储连续加息,吸引资本回流美国,意图刺破华夏资产泡沫。

美国这么做的计划是制造一场华夏的金融危机,然后在危机当中低价收购华夏核心资产,复制亚洲金融危机收割小棒棒模式。

只不过美国对华夏有很大的误判。

在当时,华夏严控资产泡沫。

2017年起推行“房住不炒”

,压制楼市投机;股市维持3500点震荡,避免全面泡沫化。

正府还将32万亿美元外储转化为矿产、能源等实物资产,到了2020年那三年开始的时候,开始收购全球10大矿业项目,对冲美元贬值风险。

同时还陆续取消了部分钢铁、有色、化工、塑料、橡胶、玻璃出口退税补贴。

美国那边美联储则是一边放水,一边上游制造商涨价,还想压低单价用美元换走华夏的实物商品,

不过华夏一招制敌,直接将出口补贴取消掉。

而华夏的出口企业为了盈利只能提高出口产品价格,导致美国进口商品价格提高,国内通货膨胀节节走高。

就前世那几年趋势看,美国控制通胀的压力巨大,导致其自食其果。

前世华夏就是拒绝跟随放水,没有像2008年那样去稀释美元贬值压力,但这又会导致短暂繁荣后再次产能过剩与展乏力。

当时的华夏选择硬怼,不但没有滥货币对冲汇率风险,还直接搞起碳中和,在逆势中进行供给侧改革,去产能。

去产能可以降低对大宗商品的需求,需求减少,等于是对原材料涨价的釜底抽薪,没有需求,国外原材料的涨价就会没有支撑,价格自然就会下降。

硬怼的目的就是防止短期刺激造成虚假繁荣,再次酿成2008年的货币大放水后产能过剩,投资浪费的情况出现。

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华夏被迫跟随美国进行放水刺激,4万亿计划短期内是刺激的华夏经济炙手可热,但随着危机的逐渐过去,华夏热钱汹涌时扩张的大量产能却无处释放,“倾轧”

严重。

那场危机过后,华夏的钢铁、铜铝等价格大跌,导致卖钢铁还不如卖萝卜,而且巨大的产能在运行后又无法轻易停止,铁矿石需求大增,反而让西方借助大宗定价权赚的盆满钵满。

不管是前世还是现在,不管是上世纪还是新世纪,欧美对华夏的打压从未停止,每每遇到危机,当欧美渡过危机,他们的生产供给恢复后,都会缩减对华夏的订单。

华夏如果在2015年开始后被短暂的繁荣蒙蔽,盲目的去扩张产能,等西方再度缓过来后,又会再次造成华夏大量的产能过剩,这就是一口毒奶,喝了暂时管饱,但以后会死的更惨。

所以前世的时候,华夏才会坚决抵制这种短期诱惑,坚持去产能策略,减少对大宗商品的需求,提高国内企业的经济质量,为的就是挺过这样的时刻。

这中间会有阵痛期,但活的够长才能活的更好,总比等到外贸订单暴跌对华夏造成的危害小的多。

如果放任不管,任由产能扩张,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