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8章 自贸区2o的第一轮质询(2 / 2)

加入书签

’”

傍晚的风从河面掠过,省政府小楼的玻璃窗泛起一层淡白。

宣传口送来几张外媒截图,上面的标题尖锐而熟悉:地方靠自贸区“包装增长”

省长脸色一沉:“要不要回应?”

“先备案,后回应。”

李一凡把手里的笔放下,“等部委的质询函一到,我们用‘答疑册v1’回击。

所有问题只用三页:证据页、流程页、边界页。”

“边界页要怎么写?”

严承陆问。

“把‘不做什么’写在前面。”

李一凡说,“包括不搞特殊金融花活、不用房地产讲故事、不讲项目拉清单式的‘政绩画册’。

我们只讲通关时间缩短了多少、回执亮灯的比例是多少、群众查询点开率是多少。”

夜里九点,四九城的质询函抵达。

三条质疑清晰:通关便利是否会诱走私、资金链是否会隐藏债务风险、数据跨境是否越了地方权限。

秘书把函件贴在白板上,旁边空出三列待填。

“把‘走廊证2o’的十条样本编号先钉上去。”

李一凡点着第一列,“通关便利的核心不是放松,而是可追溯。”

他又点第二列:“资金的答复放三账共管的影像—编号—节点三件套,外加一张‘项目死亡笔记’,告诉他们我们怎么‘拒绝好看但危险的项目’。”

第三列:“数据跨境,把‘可用不可见’写成两段白话卡,群众看得懂,部委的人也一眼能对上机制。”

“什么时候?”

秘书问。

“今晚到部委系统;明早八点,透明指数开‘答疑子页’,群众可查看删节版,去掉身份敏感部分,但保留编号与时间码。”

第二天一早,口岸联测的“延迟看板”

上最后一格转绿。

湾南大厅里,老人版指引箭头在地面贴得格外清楚。

窗口前,一位货代抱着单据冲工作人员竖了竖大拇指:“三次刷新,灯就亮了。”

凡星团队把那只大拇指剪成了三秒短片,时间码压在角落。

字幕只有八个字:慢在该慢处,快在该快处。

午后,省政研室送来第一份民意抽样:“自贸区2o能带来什么”

的选项里,“通关时间缩短”

与“数据跨境便利”

占了前两位,“炒房”

排在最后。

有人笑:“舆情一面倒,算不算胜利?”

“不是胜利,是秩序。”

李一凡说,“我们不靠热搜赢,靠规则赢。”

电话震了一下,四九城那头传来简短的通知:“部际协调会将对岭州自贸区2o进行进一步质询,时间后天,地点未公开。”

严承陆抬眼:“会不会有人‘暗访’我们实战基地?”

“随他们来。”

李一凡把“实战基地”

的白板擦得亮,重新写上三行字:先红点,后绿线;先证据,后叙事;先边界,后度。

“记住——我们不表演,我们只亮灯。”

夜色落下来时,透明指数的“答疑子页”

已经挂出。

最上面三张卡并列:证据页的十个编号、流程页的三张箭头图、边界页的三条红线。

留言区里,有人留下八个字:“我不要热评,要通关。”

李一凡站在窗前,看着对岸的灯线在水面上拉直。

自贸区2o的第一轮质询才刚刚开始,后面的风浪会更大——但道理很简单:灯在编号里,不在喉咙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