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6章 建设政务透明指数(3 / 3)

加入书签

就能看到谁在讲,讲了什么,哪里错了,如何改的。

那一页的观看数飙升,许多人第一次看见干部把自己的错摊在群众面前,不是读检讨,而是拆路径、拆脚本、拆心态。

平台把流言压进了角落。

有人在网上喊新形式主义,组织部没有回骂,只把当日两条降档的编号与闭环时间贴到页,十五分钟与八分钟在评论里占了高位。

事实在此,节奏就塌,噪音自然散。

透明指数不是终点,而是新。

李一凡把三句提醒又写在白板边:规则长牙,生态长根,群众给分。

他要求把平台的数据口开放到更多场景,地铁站的疏导屏、医院的导诊台、学校的入学登记,都可以用相同的三把尺。

群众看到的不是面子,是骨头;干部拿出的不是口号,是时间与回执。

夜里,页仍亮着三行体检。

闭环用时中位数比上线日压低了一截,群众回执达成率与影像完整率上挑了一点。

问题地图干净得不像样,但平台没有把它藏掉,而把昨日两个黄点变成淡绿,旁边附上了处置链路与作业者自述。

屏幕前,有人停下脚,有人拍照,有人在留言区写下一句扎心的短评:这回,信任走在了前面。

李一凡关掉会议室的最后一盏灯,把行程本压在平台的纸质索引上。

索引页角折出一个小角,露出四个字:继续上墙。

平台会不断被挑刺、被复盘、被打磨,尺度越清,队伍越稳,群众越安。

走廊尽头只留值守灯,像一枚钉子,把这一页钉在了岭州的夜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