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6章 李一凡提出岭州两个转型(2 / 3)

加入书签

换”

联动并表,岭北人才公寓全部并入生态核验清单。

财政把保租白名单与产改绿道做交叉校验,拨付路径对工程节点,贴息口径对能耗曲线,出现偏差系统自动打出黄卡,与观察期分一并联动。

十五点,李一凡带队到岭北智谷。

脚手架后的排水沟泥水黑,雨污合流的旧习惯仍在延续。

他指示先把分流图做成浮雕式的工艺牌,挂在工地入口,任何人一进门就能看懂,审批、施工、监理、验收共用一张图。

施工负责人把工期往后错了一天,生态口的同志把噪声与粉尘采样点位置重画,群众代表在旁把时间写进备忘,连签名都压得更重。

十六点十分,车队在湾南临港短停。

控制室里“断网容灾”

模块跑得很安静,离线小方块沿轨迹移动,三分钟后回传对齐。

绕行指引的老路牌在角落里刺眼,他让入库干部重贴新箭头,把“有效里程计费”

的细则钉在公告栏,不再让司机靠经验拐弯。

维修班正拆老制冷机,回收单拍照即入账,绿道专户的流水同时点亮,现场能看见钱从哪来往哪去。

十七点,广城政务大厅迎来一段人潮。

老人版入口的四个一键词已经被改成三步短句,加上图示箭头,群众代表在窗口边测试十遍,语音引导不再卡顿。

工改租样板的批房间把入驻清单贴到透明窗,分户验收电子凭证与消防分区在同一屏,同步能查到能耗预算,连水表编号也在角落里露头。

上楼的年轻人笑着对着屏幕比了个手势,动作像在给手机解锁。

十八点,智库复核小组汇总日样本。

红黄绿三张榜不形容词,只置信度与可重复率。

广城样板入红,湾南甩挂改章程入绿,岭北试验仓仍在黄格,原因写为环保采样点位需要再验证。

评分脚本与原始影像同帖,任何人点开都能在秒级时间戳里找到今天生了什么,谁签了字,谁按了手印,谁在十分钟内把错改了回去。

十九点三十分,两个转型十条挂上透明窗。

制度端四条,生态端四条,交叉两条。

制度四条对准资金分账、审批并联、问责闭环、群众回拨;生态四条对准雨污分流、能耗强度、排放即评、夜施管控;

交叉两条是一体化后评估与干部战果面板绑定,谁在生态端出成绩,谁在制度端有加分,反之亦然。

文件语言尽量白话,每条下面有一行“怎么看懂”

的解释。

二十点,舆情屏开始跳字。

匿名号试图把生态核验说成“加码环保”

,评论里已经出现熟悉的影子。

宣传口不接骂,只把岭北试验仓的分流图、噪声曲线、采样脚本与群众代表回执拼成一张长图,配一行说明:看得懂、摸得着、能复做。

风向在半小时内回稳,外省账号转那张长图时顺手点了收藏,留言只剩下两个字,借用过去贫乏却诚恳的赞美——硬气。

二十一点,组织部把双轮驱动的“三十九十百八十”

节点推送至入库干部手机。

战果面板右下角新增生态子卡,指标与群众分同步写入,任何临时突击都能在曲线里留下可疑的峰尖,智库的算法会在午夜前吐出一份异常清单。

身边人专席照旧开放,走廊尽头的长椅上坐着三位老人,他们把今天用手机完成的第一笔查询写进回执,字迹很慢,却一笔一画。

二十二点,省府顶层的风从窗缝里进来,纸角微微翘起。

李一凡在会议桌前把明日的三条任务压上日历:广城挂牌、湾南复检、岭北二次采样。

又在角落写下四个短句,像给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