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8章 中央公务员学院开课讲解岭州模式(1 / 2)
次日上午,他带着“十页事实清单”
和“岭州一页纸”
,按函件安排走进中央公务员学院报告厅。
四九城薄雾未散,中央公务员学院北门的梧桐滴着露。
李一凡提着一只旧公文包,按时走进报告厅。
讲台前没有鲜花与横幅,只摆一块白板与一台投屏,他把包里的东西摊开——十页事实清单,一页“岭州一页纸”
。
第一排坐着来自十余省的厅处级学员,肩章颜色各异。
主持人交代完纪律便退到侧幕后。
李一凡开场只一句:岭州模式,无秘笈,只有可复核的编号。
他把“一页纸”
贴上白板,三行粗体勾住眼球——三限、编号治理、负面清单。
他先讲三限的骨架,不谈概念,只谈作用:限贷看节点,钱回工程;限借断循环,债不过夜;限地价重现金流,不让城市透支。
屏幕随即切换湾南、岭北两处工地昼夜对比,从坑到楼、从黑到亮,每帧都带时戳与签名图。
第二块是编号治理。
他把指尖点在一条链路上:贷款、专户、里程碑、回执,四点成环。
每一环有责任人、有坐席、有证据墙。
学员席有人低声倒吸气,原因很简单——这套链,将流程从“叙述”
拉回“证明”
,将人从“印象”
拽回“事实”
。
负面清单放在第三。
李一凡把尺子与刀的比喻写在角落:刀用来切除坏肉,尺用来量准尺度。
红卡是底线,黄卡是边线;自报减半,遮掩加倍。
屏幕切入广城老旧小区的电梯复验,老人抓扶手笑的那一帧停在全场,短暂安静像潮水退去。
质询来得直接。
中部一省的副厅把问题递上台面:你们不靠“先批后干”
,靠的是“先改后评”
,基层会不会怕担责?李一凡把“容错三条”
贴在白板下沿:错要改、改留痕、痕可审;不作为与胡作为不在其中。
他抬眼扫过全场,目光平静却硬。
他忽然收起讲稿,换成现场连线。
大屏弹出桂浦某物业投诉,充电桩报修滞后。
学院技术组接入透明窗后台,三方并屏:网格员在场、维保队电话接通、业主在旁签名。
李一凡只用一句话压节拍:当场闭环。
十分钟不到,回执叮的一声弹起。
第二个连线落在岭北一所高职的“课岗对齐”
。
企业导师缺位,学生去向脱节。
李一凡把“去向可核验”
模板传给院方,学院当场安排三位学员做旁听验证。
屏幕上一行小字亮起:已补签、已上墙、已可查。
台下的笔刷刷作响,像雨落在纸上。
第三个问题是金融口的。
东部沿海一位监管干部追问:限贷限借会不会诱影子结构转深水?李一凡把昨夜封席的“结构拆解书”
投到角落,关键条目被荧光笔划出。
禁入清单四条写在屏幕侧栏,最后落一笔——不看慷慨陈词,只看编号足证。
学院教研处的人悄悄在后排点数:十页清单、三次连线、两次当场闭环。
李一凡没有趁势拔高,他把笔在“老人版入口”
三个字上重重一划:看得懂,比听得懂更重要。
学员席有位四十出头的县长低下头,他想到自家父母看手机的样子。
课堂进入下半程,李一凡改讲“干部画像”
。
他不列抽象指标,只展示三块拼图:项目事实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