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6章 政府信任度935%创新高(1 / 2)

加入书签

清晨的广城像被雨洗过,街口的报箱里塞满了夜里刚印好的早报。

省委八楼的灯比外面的天还亮,透明窗作战室里只开三块屏:事实清单、热线波形、民调样本池。

李一凡站在最靠窗的位置,指腹在桌面上敲出简短节拍——这一回不是比话术,是比可证事实。

他把一张白卡片压在键盘旁:工程不停、工资到卡、出行可算——三个点,先把民意的脉搏摸准。

九点零五分,省社情中心将“第三方滚动民调”

初报推送至后台,样本量四万三千,覆盖广城、湾南、岭北、岭海、桂浦等地,核心问句只保三道:问题能不能看见、改没改、到没到。

屏幕右上角跳出一个让人心口一紧的数字:935。

李一凡没有笑,先让常之朗把抽样名册、拨测录音、街头快闪三路证据并在侧屏,再把“老人版入口点击热度图”

叠上去——信任的曲线要跟生活的曲线咬合,才算数。

街头的反馈在同一时刻涌进来。

广城北郊,一处曾经停工的楼盘把钥匙柜推到阳光下,第一批交付的家庭围在签到台边,群众代表在回执栏落笔;湾南机修厂的薪资系统准点打出当月代短信,年轻人握着手机对着阳光眯眼;岭北城站的换乘通道开闸,通勤月票在闸机上“滴”

的一声顺畅通过——看得见、摸得着、当天改,落在一户户日子的细枝末节里。

舆情并不全是掌声。

十点出头,一家自称“产业咨询”

的账号长文质疑:民调样本“倾向一线国企职工”

、问题设计“引导答案”

、数据“为领导立碑”

李一凡指尖停了一拍,叫数据组把对照库打开:样本构成、地域和职业比例、电话回拨录音、街头快闪视频一字排开,再把“反向抽样”

启动——随机叫停两处路口、两家小区门口、一条城中村巷子,让记者、干部、群众代表三方各抽十人,当场问、当场录、当场上墙。

广城东门的天桥下,镜头对准一个背着书包的中专生,他说父亲在轨道工地上班,工资上月开始按实名卡,迟到一天也会在群里说;岭海码头旁,一位搬运工指着手机说换乘便宜了,两线到厂少花四块钱;城中村的小店里,老板娘把“老人版入口”

点给记者看,网格员的值守时间排得清清楚楚。

三条短视频叠上透明窗页,“样本证据链”

三个字出现在角落,像给一扇门落了闩。

他没有满足于数字漂亮,更不想靠“口碑文章”

自我陶醉。

午前,李一凡把队伍带到三处“边角”

——岭北一所民办高职的就业办公室、广城城北一个物业投诉多的小区、湾南一处“站城一体”

的工地通道。

高职的“去向可核验”

墙上多了一排绿钉,漏报被逐号回拨补齐;小区物业的电梯维修工把换件单贴在轿厢里,故障码对应上透明窗;工地通道的灭火器检查签上新日期,消防联动试鸣后回执秒传后台。

三处细节像三把小刀,一点点把虚火剔掉。

媒体区里,林允儿把稿纸压实,只写三段。

第一段是“信任从哪来”

:交楼、工资、通勤三件事,拉动了最直观的安全感;第二段是“证据怎么立”

:样本池透明、拨测可复核、街头快闪可回看;第三段是“边界在哪里”

:对干部的容错保护行动,不保护惰性与作秀。

署名落在右下角,标题简短:《看见,就相信》。

稿件出半小时,评论区里“我这一单已到账”

的截图开始一张张贴上来,像给一面墙钉钉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