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4章 引入三家国资重组平台(1 / 3)

加入书签

清晨的雨停在广城江面上,天空像刚擦拭过的玻璃。

省高院大法庭的灯全部亮起,门口的电子屏轮播三行字:均安集团司法重组听证、旁听席实名、群众代表两席。

走廊尽头,管理人团队把最后一摞债权表码平,纸张边沿贴着不同颜色的标签——银行类、信托类、供应商类、预售业主类,四块母表下面又拆成三十七张子表,像一张完整的神经分布图。

九点半,法槌落下。

管理人先陈述底稿:均安体系在岭州共计设立项目公司一百一十四家,已售未结、未售待建与烂尾待处比例为五比三比二;对外债务以银行与非银为主,期限错配明显,利差拖尾长;最紧要的是预售业主权益,涉及四万九千七百三十二户。

屏幕上,预售监管账户与项目工程量清单并排,红绿交错,像心电图中不稳定的波峰。

第一轮言权给到三家“白骑士”

省属国资平台“岭南建设控股”

递交入场意向,声明只接民生类项目与配套;广城城投“广城展集团”

提出愿以“站城一体”

模式承接交通枢纽周边地块与交楼配套;央企背景基金“中能资产管理”

亮出“桥接+并购贷”

组合工具,条件是“项目分账、现金流前置、治理清零”

三家意向同时投影到大屏,三列六行的条件标注得干干净净。

反对的声音来得也快。

均安旧董事会的代理律师站起,指出资产打包的估值偏低,建议维持“市场化竞价、债务展期优先”

的原则。

供货商代表席爆出一片哗然——拖欠货款两年,过去的“展期优先”

是枯井里打水。

银行侧座有低语,担心“清零条款”

引连锁减值。

相隔两排,预售业主代表捏着一张表,手指在“预计交付时间”

与“资金锁定比例”

之间来回划,唇线一条直线。

李一凡没有在法庭,他在省委八楼的调度室盯屏,身后是财政、住建、金融监管与国资四部门的缩编联席。

第一行指令被写在白板的最顶端:只救工程,不救股权;债务分层,同步消化;交楼优先,回执即时。

屏幕右下角的透明窗“事实清单”

正处在“试运行”

状态,四个栏目空着,等待被填满。

管理人把“分层—分账—分责”

三块板推上前台。

第一,债务分层:交楼层、运营层、股权层,三层不同规则;交楼层与工程实体一一对应,进入“交楼专户”

;运营层按“现金流质押+并表约束”

分批化解

股权层全部进入司法重整框架,清权、清表、清担,不谈温情。

第二,项目分账:谁接哪一块、资金走哪一条、回执由谁出,镜头前写清楚。

第三,治理分责:旧管理层从重整那一刻起即刻“停表”

,凡留任须零签“任中问责书”

,容错只保护行动,不保护惰性与利益输送。

供货商代表要求先把拖欠工程款付清。

人社与住建把“实名制考勤—银行代”

的链路投屏,承诺凡纳入“交楼层”

的项目,工程款优先序在管理费与财务成本之前;财政在旁标注“贴息编号上墙”

,任何贴息过阈值自动预警,群众代表可拨打透明窗号码核验。

那位代表的手慢慢放下,点了下头。

银行端提出“代签坐席”

风险。

金融监管分局立刻把“坐席核验证据墙”

并入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