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1章 预算口径背后的秘密(1 / 2)
财政厅的办公楼位于岭州市中心,外观虽不华丽,却是岭州所有经济数据和财政命脉的中枢所在。
李一凡坐在会议室靠窗的位置,手边放着昨夜财政厅长吴浩东悄然送来的一摞材料。
会议尚未开始,他已经将其中关键部分标注出来,眉头微皱,眼神沉稳。
“岭州市本级债务余额65oo亿元,其中专项债占比过七成。”
这组数字本身并不令人震惊,但细看专项债的使用口径,却让李一凡感受到一股说不出的违和——许多项目预算明显“虚胖”
,资金投向流于空转,甚至与最初规划严重脱节。
特别是2o2o至2o22年之间的三批“高质量展专项债”
,流向了多个“自循环、造血型”
产业园区,而这些园区目前却处于停工或半停工状态。
“厅长到!”
随着一声低呼,吴浩东提着公文包走进会议室。
他神情带着些疲惫,但掩不住那种经历多轮博弈后的谨慎。
“书记,昨天您点到的口径问题,我们初步梳理了三类情况。
第一,前期项目成本虚高;第二,新增项目包装过度;第三,部分资金存在‘腾挪’行为。”
吴浩东低声说着,手指轻敲着文件夹的角,似是想引起李一凡的重视。
“我昨晚看完你送来的数据,心里有数了。”
李一凡点了点头,“但接下来要深挖的,不仅是数字问题,而是背后的责任链条。
你配合审计厅、纪检组,对过去三年专项债项目做全口径清查,尤其是几个地市——广顺、南昌、潮宁。”
他顿了顿,语气加重:“问题就在这些点上反复出现。”
吴浩东神情一凛。
他当然清楚这三地在省内的特殊位置,广顺是副省级城市,南昌和潮宁则是近年大手笔建设的热点区域,背后多有厅级干部牵扯,一旦深查,必将牵出一串“账外账”
。
“财政厅将按要求尽快成立专班,对接您的节奏。”
吴浩东话音未落,一位随行秘书敲门进来,低声向李一凡耳语了几句。
他面色微沉,点头示意让对方出去。
“省委研究室送来的金融风险评估报告初稿刚到。”
李一凡收起桌面文件,起身道,“财政厅这边先开一步,我还要去住建厅调一份土地出让金使用情况数据——专项债的土地配套,不能只看财政口径,还得看‘土地财政’的真底账。”
吴浩东连忙点头:“书记,我下午让财投公司把城投债的结构也整理一份……”
“对。”
李一凡转头一笑,“城投公司负债表上那几条看起来没问题的‘政府背书’,恰恰是金融系统最容易被忽略的雷区。”
离开财政厅后,李一凡直接去了住建厅。
这一次没有提前通知,纯属突访。
厅长梁秋林措手不及,急匆匆赶到会客室,神情还有些不安。
他自知在前两轮专项债核查中有些数据“处理得不够规整”
,李一凡突然来访,让他心中不免浮想联翩。
“梁厅长,我想了解一下近三年土地出让金的分配结构,尤其是用于城市更新、安置房建设这两块。”
李一凡翻着文件,语气不疾不徐,“还有,前海新区项目占用了多少土地储备?”
梁秋林额头冒汗,连连应道:“书记,我们这边马上组织材料汇报……这几块数据,我让副厅长带人亲自送去。”
“你自己过来。”
李一凡抬起头,目光落在梁秋林脸上,“三年两次城市更新计划,都是你亲自签字审批的,我想听你直接解释。”
空气骤然紧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