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3章 潇湘告别 最后一场闭门会议(1 / 2)

加入书签

六月的星城,雨季未止。

省委大楼前,国旗在风中缓缓上扬,整座机关沉浸在一场无声却深刻的气氛里。

上午八点整,省委常委会议准时召开。

与以往不同,这场闭门会没有提前通告,也未向外媒释放任何内容。

出席者全体着便装,会场只设一面白板、一块电子屏,没有标语、没有领导题词。

赵建国书记站在主席台前,眼神扫过所有人。

他没有讲话稿,只拿着一张略皱的卡纸。

那是他昨晚亲手写下的九个字:“制度归档,问责收官,调度闭环。”

“同志们。”

他开口道,“我们今天不开总结大会,不讲大话套话。

今天的主题只有一件事——把潇湘这轮制度改革,收得拢,锁得死,留得住。”

大屏幕缓缓亮起,出现三张统计图表:

?t群众代表参与数:437,218人次

?t群众墙红绿单总计:118,245条

?t各地销号平均周期:46天

?t省委组织部回访满意度:967

会场陷入短暂静默。

没人鼓掌,这些数字本身已经是掌声。

“同志们,”

赵建国继续说,“李一凡同志,作为省政府主要负责人,在这一轮制度构建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有目光不约而同望向李一凡。

他神色如常,坐在左侧第二排,面前是一叠手写的便签,最上面那张只写了四个字:“可复制性。”

“省委常委会研究决定,”

赵建国将卡纸轻放在讲台上,“正式启动制度归档流程,由省政府督查室与组织部联合出具《潇湘群众制度实施白皮书》,同时封存红绿墙系统一期数据,并与中纪委、中央改革办对接移交材料。”

“李一凡同志,”

他顿了顿,声音变得缓一些,“你先讲讲你的建议。”

李一凡起身,语气平稳:“我不谈成绩,只说三点担忧。

一,归档之后,制度如何常态化;二,群众代表制度如何保持‘非仪式感’;三,各地数据是否会在交接过程中人为美化。”

他翻开笔记本,逐条列出建议:

1t群众代表每季度轮换一次,建立‘交叉回访’制度;

2t红绿单系统与财政拨付挂钩,延迟兑现不得报账;

3t所有问责结果在‘领导干部履职画像系统’中保留三年痕迹,不得提前销号。

会议室一片寂静。

赵建国点头:“组织部会负责制度对接,许宏志亲自盯。”

散会后,常委未散。

赵建国单独留下李一凡,两人走进书记办公室,关门,落锁。

“你应该知道,”

赵建国斟了一杯茶,递过来,“这次你要走的地方,牌更大,局更难。”

李一凡没有接茶,只是轻声问:“定了吗?”

“中组部常委会刚结束,”

赵建国轻叹一口气,“粤海原书记调去人大当副职,新的省委主要负责人——中央是想派一个能压住地方财团,又懂政务系统的人。”

“你是正部级,又刚好有这一整套改革模型。”

他看着李一凡,“还有一点,他们也考虑到了——你的家庭背景。”

李一凡垂眼:“不靠那个。”

“但别人知道你有,就不会轻视你。”

赵建国轻拍他肩,“这年头,能打的拳不一定最重要,背后的影子有时候比拳还重。”

李一凡没再说话。

那天下午,他回到省政府,路过八楼调度室。

调度墙已经熄屏,所有屏幕正在初始化归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