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1章 调度会前夜(1 / 2)
夜色将星城政务中心的玻璃幕墙映得一片漆黑,唯有纪委调度大厅内的巨幅数据墙亮如白昼,光线透出,像一扇扇光的窗。
李一凡没有回办公室,他站在监控席后排,静静看着即将封存的第17号日报。
在这个看似寻常的周四夜晚,省纪委、星城市委、外省观摩团、群众代表团和试点区政府,正同时暗流涌动。
二十三点,调度数据正式封存。
今日累计新增反馈信息127万条,群众上传影像资料2134份,星城市辖七个区中有五个完成数据整改更新,湘东、朱洲整改度居前,但衡洋“智能平台打分异常”
问题仍悬而未解。
系统显示,“ip锁段排查中”
。
就在这一刻,衡洋纪委内部微信群“风纪连线”
中,一条刚出的指令立刻引爆:“凌晨3点前,提交智能监管平台近期评分样本全量比对分析及后台开团队交叉问询纪要。”
这不仅意味着技术层被推上台前,也代表衡洋试图“主动止血”
,在明早省平台汇报前交出初步解释。
另一边,朱洲市委书记张守为刚结束了一场持续三个小时的闭门会议。
市委大楼内灯火通明,一楼临时工作组办公室仍在打印整改说明。
张守为站在会议室窗边抽烟,眉头紧锁。
他清楚,不论整改度多快,今天的那条直播中“施工现场无人”
的画面,已彻底击穿了上层对朱洲的信任阈值。
“从现在起,禁用任何模糊性词汇。”
张守为低声吩咐给身边纪检副书记,“‘基本完成’、‘正在推进’、‘计划启动’这些词,全删掉。”
对方点头,但仍犹豫:“那指标压力顶得住吗?”
张守为没有说话,只是盯着那面墙,一张“群众红标签分布图”
贴在最显眼处,朱洲的版块像是一块疮口。
与此同时,在星城迎宾馆,外省考察团也在闭门讨论。
来自辽省、宁东、江浙等地的干部代表正就星城“群众上墙机制”
作预案分析。
议事桌上摊开的是刚出炉的“星城调度模型映射图”
,每个“上墙”
案件的流转路径都画得清清楚楚。
“明天调度会,我们必须现场提问。”
宁东代表团副团长周啸沉声说,“否则回去我们没法复述‘真监督’四个字的含义。”
他的话赢得大多数支持,唯一犹豫的是辽省代表团副秘书长:“现场问责会不会引起反感?”
周啸摆手:“星城不怕问,就怕不问。”
星城方面早已收到风声。
李一凡坐在二号会议室,面前铺开的是明天会议安排图,三份桌签是空白的,分别预留给“随机群众代表”
“外省指定提问人”
“当场调度官员”
。
“我们不能怕乱。”
陈晓峰坐在他对面,一边翻阅纸质材料一边说,“这些问题,我们今天不回答,明天也得答。”
李一凡点点头,他将目光移向墙上那张最新通报截图——红条中,朱洲与衡洋还赫然在列。
凌晨一点半,星城市政府大院的大门悄然打开,一辆辆挂着“非编制”
牌照的车驶入。
车辆内坐着的,是参与明早群众联席代表会议的1o位社区志愿者、公益律师、老工人代表。
他们将在会议开始前收到封闭简报,并参与到全流程的会场设计中,包括座位图、反馈台词和现场接入流程。
“我们不是来听汇报的。”
一位来自湘东的公交车调度员代表轻声说,“我们是来告诉他们,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