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4章 签名做假被拆穿(2 / 2)

加入书签

p>红单一张,群众代表署名栏由本地三名代表与外省两人联署,时间定格在14:46。

同一时段,群众代表团被邀请进市民议政厅,与朱洲方面举行小型座谈。

座谈中,一位本地代表情绪激动:“我们签了名,但照片没贴上系统,等于白签。”

教育局长再次致歉,并提出:“整改期内,我们将按代表建议设立现场档案箱,供每日核对。”

观摩团在厅内观看了调度室当晚通宵核查的回放视频。

画面显示,当晚朱洲项目确实有调度协调及数据补录行为,但与群众代表的签名未完全同步,流程链出现断点。

陈晓峰最后总结:“这就是制度嵌入太浅的结果,我们下一阶段重点,就是让数据说话,不再靠‘演示感’。”

黄昏时分,代表团返回省政府。

李一凡未做冗长总结,只安排一句:“明天开始,群众代表与外省代表混编随机巡查,省纪委联合调度。”

调度室布当晚文告,标题为:“朱洲案例通报与制度补丁”

副标题更尖锐:“问责不是终点,反复才是习惯的天敌。”

代表群里讨论炸开。

一位北方代表言:“这才是观摩的意义。”

另一人回应:“我们在自己省推问题墙,有人还想靠模仿糊弄过去,今天这回真是打脸了。”

更有人直接截图“朱洲红单”

,配文:“别再以为挂牌就是挂牌子。”

这些图片迅在政务圈刷屏。

夜里十一点,李一凡仍在批阅“试点观摩第二日反馈简报”

他看完后,在最后一页用手写了一行字:“朱洲不是坏,是懒。”

他把纸交给陈晓峰:“明早八点,带你的人去三所问题校重拍一轮签名视频,务必直播。”

陈晓峰点头:“明白,今天教训深刻。”

凌晨一点,调度室传来消息:“系统绿单恢复比对完成,朱洲项目数据已补全,审查轨迹存档入库。”

工作人员一一在记录本上盖章,一位年轻同事感慨:“原来这才是真‘上墙’的意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