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9章 拒签之日(1 / 2)
晨曦未亮,岷州市政务服务大厅后侧的小广场上已聚集起一批身穿黄马甲的社区代表。
与头两天群众围观不同,今天是次实行“基层代表轮值上墙”
制度试点日,由各街道按片区推荐、统一培训、集中打卡参与“墙体监督工作”
。
此举直接参考星城方案,次在西部中小城市全域执行,目的在于打破“看热闹”
的旁观气氛,引入“群众自己盯”
的主动结构。
组织部干事将签到表按楼栋、网格划分,逐人确认身份后贴上蓝色贴纸。
陈晓峰走进现场,扫了一圈后点名数人:你们是上次参与搬迁争议协调会的吧?这次换角色,上墙不是喊口号,是看你们怎么签字。
几位代表互看一眼,神情紧张,却也不退缩。
工作人员递上平板电脑,里面是“绿单评估模块”
最新版本,需实时拍摄现场、填写验收细则、按项目逻辑提问干部,再由代表联名签字通过,流程极为繁复。
与此同时,市建委负责的“南渠二期”
项目正迎来绿单考核。
代表一行八人提前踩点,现两段管线未覆土处理,存在管体裸露与安全隐患问题,随即打分降级,并标记“暂缓签字”
。
一位项目经理上前解释:“我们准备明天连夜加盖。”
代表长者冷淡回应:“你们昨天也这么说。”
该项目绿单最终未通过,作为替代,墙面上贴上了黄色提醒卡,写明“因未完成安全验收,项目进度进入二次审核期”
。
墙下群众鼓掌,直播间评论刷出:“这才叫监督不是演示。”
这一幕被人民日报社地方部迅抓拍,当晚即出图文专稿,以《群众翻墙:西部监督新场景》为题,刊于次日ao2版,引广泛转载。
午后,岷州市纪委书记单独约见陈晓峰。
在档案柜后的隔间里,两人对照“假回执”
清单逐条勾验。
书记叹道:“我们之前也查,但一到基层,乡镇说‘系统填的’,没人认账。”
陈晓峰拿出星城绿单原始样板,冷冷道:“那是因为你们的账都让中层做了决定,却不让群众写一句话。”
书记愣了一秒,轻声应:“明白了。”
当天纪委即通告:“凡绿单虚回、项目不实、代表意见被篡改者,一律立案,一案双查。”
通知一出,多个部门干部主动提交补充材料。
岷州市例“群众翻墙拒签”
引连锁反应,多个原本准备“按期贴绿”
的工程主动申请延迟。
陈晓峰对此无表态,只在督导群里回了八个字:“墙能立稳,先得翻。”
外地观摩团也迅抵达。
来自川南、渝北、滇东的代表分别走访三个区,对“绿单拒签率”
“红卡回溯数”
“代表回访满意度”
等指标进行取样。
观摩团一位干部在墙前观察半小时后感慨:“这比我们请人大代表质询那一套,还真。”
李一凡陪同观摩时只讲了一句话:“墙贴得住,群众才不会贴你。”
晚上七点,星城督导专班与岷州官方召开闭门评估会,讨论下一阶段“代表小组责任制度”
的细节。
方案明确,每位代表不再单打独斗,而是以三人小组形式进行交叉评审,若有争议,则需调出三组交叉影像和问答录音。
陈晓峰提出:“不设争议评审机制,就会陷入主观。”
市长则补充:“但也要防止代表滥权。”
会议最终决定增设“代表轮值表现评估机制”
,由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