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6章 官渡观摩团来潇制制之争激烈碰撞(1 / 2)

加入书签

官渡观摩团抵达星城的那天清晨,天空淅沥小雨,星城广场上的人流却依旧未减。

灰蓝色的雨幕为问题墙罩上一层雾气,绿单与红单在灯光映照下泛出微光,宛如一座城市治理神经的显影胶片。

八点整,观摩团准时抵达省政务服务中心前广场,由省政府办公厅督查组接待。

这批来自官渡省的考察干部,多为厅局级中青年骨干,其中还有几位市委常委随行。

队伍一落地,便直奔问题墙,一位眼尖的副厅长低声对同僚说:“这比我们在内网看到的照片震撼得多。”

带队讲解的是湘北市副秘书长何启然,他经验丰富,语言克制却精准,先讲机制,再讲流程,再从案例展开讲“签字可回溯、流程可还原、责任可问责”

的三重闭环。

一位官渡干部在便签本上写下八个字:“群盯人、人跟事、事挂墙。”

上午十点,官渡代表团进入三楼会议室,调度中心主任陈晓峰亲自上场。

墙上的大屏播放近七日绿单转化率,三条红线点出滞后区域,朱洲、潭水、潇南三地的进度依旧处于压线状态。

陈晓峰开门见山:“这不是晒成绩,是报漏洞,欢迎各位围观拍砖。”

官渡省政研室主任周衡是团中领头人,一进场就直指关键:“你们是否担心问责变成数字游戏?绿单一多,干部压力太大,反而激化短期突击。”

陈晓峰不闪不避:“我们试过不公布,也试过自查,结果群众不信、干部躲责。

墙上亮出来,一是逼事成,二是让好干部脱颖而出。”

他顿了顿,“有压力,才见真章。”

座谈进入中段,围绕“代表签字权”

引激烈争议。

官渡省人社厅一位副处长提出:“签字权如此下沉,是否削弱部门专业判断?”

星城群众代表宋阿姨反问:“那你们开会时让群众说话了吗?你们方案公布前,有谁来问过我们觉得有没有用?”

她声音虽不高,却压住全场,众人默然。

午后,观摩团分组下沉,分别前往朱洲棚改、湘南园区、潇北中学改建点实地考察。

朱洲施工现场仍有机器轰鸣,拆迁点上绿网覆盖整齐,指挥部墙上张贴着一张张群众代表签字表和进度条。

来自官渡的三位纪检组员凑近查看:“这些签字是现场留痕还是事后追补?”

陪同干部干脆调出当天回放视频,显示时间、签名与画面一一匹配。

有人低声嘀咕:“我们那边,很多签字都是三天后补拍的。”

潇北中学改建点,家长代表正在课堂新风系统测试中操作设备,一位来自官渡的教育厅副厅长跟进提问:“你们是如何评估设备合格的?”

代表答:“我们不评估,我们只签署‘是否如承诺完成’,检测由第三方全程备案。”

说罢,她掏出手机展示省检系统数据,红黄绿三色柱状图跃然眼前。

湘南园区则上演了一幕突检查。

系统监控显示园区东南排口流量突增,技术员立刻派出无人机前往查勘,几位官渡观摩员也随即随行。

半小时后,查明为暴雨后集水池回流所致,无污染物泄露,但此异常仍上墙备案。

湘南园区主任当场表态:“哪怕只是水漫出界,也必须登记,机制不能例外。”

当晚七点,代表团与潇湘官员共进晚餐,席间话题依然围绕“群众代表制度”

展开。

官渡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提出:“如果我们官渡省仿效你们潇湘机制,第一步是不是要在市一级试点?”

李一凡回应:“从市级推起是路径,但根子还是信任。

没有群众代表制度做地基,问责墙只是空架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