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6章 三天收官星城挂榜(3 / 4)

加入书签

,也想起在家里回避家人关切眼神时说的那句“再等等”

电话响起,是李一凡的短句:“恭喜,明天八点上班到督查室。”

陈晓峰应了一声“是”

,嗓子却有些紧。

组织部并没有止步于一纸公示。

许宏志在同一条公告里把“绿单数量、群众满意率、按时销号率”

写进年度考核权重,明文规定与干部任免直接挂钩。

人事处外间有年轻人小声感叹:“以后想上位,先把墙跑绿。”

老同志笑着摇头:“这是好事,起码谁行谁不行一眼就亮。”

公示挂出的第二个小时,四九城某部委的通气电话打到赵建国办公室,对方只提了两个词:“经验总结,可复制”

赵建国放下电话,笑了一下,对身边人说:“把这四个字送到李省长那里。”

当晚,省政府官网上挂出《群众代表制度与问题墙机制操作细则》,从抽签、旁听、提问、签名、复核、销号到档案留痕,每一环都有模板与示例。

评论底里,企业主与市民轮番点赞,有人留言:“任何时候看到模板都比看到口号更踏实。”

夜色里,星城广场又贴上了新的绿单。

主持人把摄像机拉近,镜头里一行行字干净利落,群众代表的签名遒劲有力。

记者问一位在墙下驻足许久的年轻人:“为什么每天都来?”

他笑:“我创业刚起步,哪怕少跑一趟腿都是成本。

这面墙,省了我很多看不见的路费。”

第三天深夜,第二轮问责会整改的“全省交卷”

消息被推送到每一位代表的手机上。

代表群里有人感慨:“十五年没见过这么紧的三天。”

又有人回:“三天不是紧,紧的是制度把人盯住了。”

几位老代表用手指在屏幕上放大那张流程图,彼此转,字边缘的锯齿清晰可见。

陈晓峰没回家,躺在督查室的折叠床上,窗外灯光从百叶窗缝里斜斜照进来。

他把手机倒扣在桌面,打了个盹,又被消息提示震醒。

屏幕上跳出督查室内部群的新任务:整理“第二轮问责范本”

,拟定“绿单竞”

季度通报词,筹备“群众代表培训班”

他点开日程,把时间挪到更早,备注里只写两个字:先跑。

李一凡在办公室里整理当天的材料。

他把几份“群众代表评语”

夹在红头文件里,一张张看过去,眼睛不时停在某一句上。

“报表不能熄灯”

“兑现就是最好承诺”

“托人不如托墙”

他合上最后一份,走到窗前看向广场,那面墙在夜色里更亮了。

桌上的电话震动,是赵建国来的短信息:“四九城通气。”

他回复两个字:“明白。”

星城的风在楼群间穿过,旗帜轻轻作响,像是在为这场三天交卷之后的任用落定鼓掌。

省政府大楼逐层灭灯,只有八楼还亮着。

陈晓峰从折叠床上坐起,穿上外套,下意识掀开白板角落的便签——承诺、进度、验收、签名,这四个字仍然贴在那里。

他把便签按实,抬手关灯,门合上的那一刻,他听见走廊深处的清洁车传来轻微的轮声,像是整个机关在夜里继续缓慢但坚定地向前推移。

广场上最后一批群众散去,值守的保安抬头望了望墙,确认新贴的绿单被透明罩压实,才收回目光。

灯光下,红与绿并排而立,像两把并肩的尺子,丈量着干部的度与分量。

潇湘的节拍被锁定在一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