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6章 暗流涌动考核前的绷紧(1 / 2)

加入书签

九月下旬的星城,空气湿润,连日的秋雨让省政府大楼外的广场泛着水光。

大厅里,问题墙前的人流比往常更多,群众代表、企业代表、媒体记者混杂在一起,目光聚焦在那块不断闪烁的电子屏幕上。

屏幕顶端的“全省倒计时总榜”

赫然在目,几条红色警示条让空气中弥漫着无形的压迫感。

省里刚经历过暗访组的三地考察,反馈材料还在汇总,月底的中央汇报越来越近,每个人心里都绷着一根弦。

省委书记赵建国这几天的神情愈凝重。

他在常委小会上直言:“这次中央点名要看潇湘的改革,不是看我们写得多漂亮,而是看制度能不能自己跑得动。

月底汇报,谁敢出纰漏,就是给全省抹黑。”

这句话像重锤一样落在每个常委心头。

大家心知肚明:这是一次不能出错的大考,若通过,潇湘将树立样板;若失败,责任追究从上到下一个都跑不了。

李一凡几乎每天都泡在指挥间。

他要求陈晓峰和暗访组一起,把三地现的问题拆成流程图,再细分成“三件套”

——必填项、双签制、旁路见证。

每一项都必须在省内推广落地,哪怕熬夜,也要在汇报前形成完整闭环。

陈晓峰带着团队连续几天没有休息,眼睛布满血丝,却不敢有丝毫懈怠。

他心里明白,这是省长交给他的硬任务,也是他自己在仕途上的一场硬仗。

与此同时,干部内部的分化更加明显。

年轻干部大多兴奋,觉得群众秒表让自己有了“护身符”

,做事不怕被推责,倒觉得干劲更足。

但不少老资格却心怀抵触,私下抱怨:“群众天天拿秒表盯着,干部还怎么放开手脚?”

组织部长许宏志暗暗派出考核组,悄悄记录下这些议论。

李一凡要求:“把态度写进考核,谁怕群众,就说明他不适合新机制。”

许宏志点头,心知这份考核名单,很可能会成为年底人事调整的重要依据。

媒体的追踪报道,让潇湘成为全国焦点。

潇湘日报连续刊评论,称群众倒计时是“权责同框”

的制度创新;江淮媒体则出质疑:“干部人人自危,改革是否过度?”

两种声音在舆论场激烈碰撞,但更多网民留言:“潇湘至少敢把秒表交给群众,这是别的地方不敢的。”

网络热度居高不下,中央媒体的记者也已抵达星城,准备跟拍月底的汇报全过程。

在这种高压下,纪委书记王平的态度微妙起来。

他在内部会上提醒:“制度很好,但若干部被迫签字,可能导致虚假合规。

纪委必须提前设防,不能让制度变成形式主义。”

这番话引一些干部暗暗点头,却被李一凡当场顶回:“形式主义从来不是制度带来的,而是干部自己心虚。

倒计时是照妖镜,怕光的自然显形。”

会场瞬间安静下来,王平脸色铁青,却不好再争。

临近周末,省政府专门召开了一场“群众倒计时专题推进会”

李一凡亲自主持,把各市州一把手召集到星城,逐条点评暗访材料。

他的语气冷厉:“岳州的备用设备延迟上传,说明值守制度不严;衡山口岸的影响说明漏填,说明执行不力;星城夜检的改动未双签,说明有人心存侥幸。

这三件事如果出现在月底汇报,那不是红卡,而是全省的黑点!”

一番话,压得会场鸦雀无声。

散会之后,李一凡留下几名重点市州书记单独谈话。

他没有绕弯子,直接开门见山:“月底之前,你们要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