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6章 四九城督导组入湘(4 / 4)
/p>
政务院需要一个样板,我们考虑把你们的‘三份责任书+问题墙+外部时间戳’写进下一期全国推广建议稿,先在中部复制一批。
你们自己再把‘退回原因码’、‘销号周期’、‘中位数放行时长’三项,固化成标准指标,明天我邮箱。”
李一凡握着话筒,只回了两个字:“可以。”
放下电话,他看向陈晓峰:“把三项指标定成行业标准,写出代码、口径、异常阈值,明早送出。”
夜里十一点,“协同台”
的数据仍在更新。
岳州“开放日”
的预约名单在屏幕上不断增加,衡山口岸的“中位数放行时长”
又向下走了一格。
老工业园的“复核倒计时”
从空白变成“3天21小时”
,背后是许宏志连夜调来的三名信息员坐在旧电脑前噼里啪啦敲键盘。
接近午夜,李一凡走到“问题墙”
前,随手把一张黄卡翻到背面,露出“承诺时间:三日;责任人:xx;证据:外部时间戳编号xxxxx”
。
他把卡片又压回去,手指在边角轻轻敲了两下,像是给这面墙再钉上一颗暗钉。
陈晓峰站在他侧后,看见墙角那只小小的投射灯把“能看见、够落地、可追责”
六个字照得特别清楚。
他忽然想起早上居民问他的那句“你真敢担?”
心里给了自己一个回答:敢,但要有把握地担。
临走前,督导组领队特意又回到大厅,他指着墙上被新加的一行小字念了一遍:“当日标志性兑现。”
转头对李一凡说:“明天我们去另两个市州,不打招呼,不安排线路。”
李一凡答:“欢迎。
潇湘没有‘演示路线’。”
午夜十二点过后,星城的雨又落下来,敲在窗台,敲在台阶,敲在“问题墙”
前那条磨得亮的地砖上。
李一凡收起最后一份签字,转身走向电梯。
手机又震了一下,是林浩民的消息:“那家外资封装线,提出把配套两家小厂一起带来,条件是物流通道连续三周不中断。”
李一凡回:“同意。
让他们看数据,不看保证。”
完,他停了停,又补了一句:“把江淮的那家配套厂也拉进来,提出共建分工方案——看谁的时间戳更好看。”
电梯门合上的一瞬,陈晓峰听见自己的心跳把今天所有杂音都压下去了。
快车道不是口号,它是由一串精确到分钟的数字、一道道被亮在阳光下的流程、一个个当场动刀的决定拼起来的路。
潇湘已经在这条路上,越跑越快。
前方还有风、有雨、有暗流,但所有的灯都在,墙也在,人站在墙前,手里握着可以对时的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