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7章 副主任观察期的第一次考问(2 / 3)

加入书签

挂职干部说:“应当加强系统监控,完善报警机制。”

陈晓峰则直接把昨晚的日志投影在屏幕上:“异常出现在零点三十七分。

我们现方式是‘时间戳回撤’与‘终端指纹不匹配’。

目前,所有共享账号已冻结,改为实名二次认证;当晚的所有‘黄卡’已经回滚复核,留痕齐备。

并且,我们已把事件张贴在一楼‘问题墙’,不回避,不粉饰。”

他最后一句话,声音低沉,却让全场为之一静。

纪检干部互视片刻,微微点头。

整个问询持续了两个小时,问题密集、犀利,没有留丝毫情面。

审计部门追问“授权卡对预算执行的影响”

,应急部门提出“突事故如何快跳过程序”

,法制办要求说明“边界划分如何与上位法衔接”

,纪委质问“免签是否可能滋生灰色空间”

每一问都像钉子直直钉下。

陈晓峰的回答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每个要点都配有路径、阈值与追责条款。

他把“制度件”

的逻辑掰开揉碎,甚至举例:“危化品演练备案,如果全程预审批,时间会拖长;但我们设定阈值,允许先演练后备案,前提是风险评估和预警预案到位。

阈值内放,阈值外关,全部留痕。”

这些例子让不少旁听的企业代表暗暗点头,心想:若真能落到实处,效率与安全两端或许真能兼顾。

散会时,主持人要求三位候选人用一句话概括“副主任之责”

邓志远答:“统筹协调。”

挂职干部答:“沟通桥梁。”

陈晓峰略一停顿,说:“立边界、提效率、稳风控,出事不躲,成事不抢。”

他的声音没有起伏,却让人听出一股笃定。

会场外的走廊里,气氛比进场时轻松了些,但窃窃私语仍不断。

有人说:“年轻人有冲劲,但火候还浅。”

有人说:“答得有板有眼,比想象中稳。”

还有人摇头:“秘书出身,未必能服众。”

赵建国站在窗边,等李一凡走近,低声说道:“你这个秘书,不简单啊。

但要记住,劲儿足未必是好事,关键要把劲儿用在点子上。”

李一凡微微一笑,回道:“他知道自己在走哪条线。

我们要做的,就是把线绷紧,不让它断。”

下午两点,四九城政策研究室来电,语气不紧不慢,却不容忽视:“潇湘的免签边界建议改为‘三日免签+七日复核’,月底前交份复盘报告。

请不要让制度成为灰色地带。”

陈晓峰答:“照办。”

挂断电话后,他在岗位承诺的“风险处置”

一页上用红笔加了两行小字:三日免签,七日复核;异常必回滚,责任必留痕。

傍晚,示范区第三条测试线启动。

车间里灯火通明,治具摩擦声不断。

质量工程师展示新界面:三枚颜色各异的按钮,分别代表技术停机、质量放行、异常距停,每一枚按钮下都有责任人签名格。

李一凡看完问:“冻结后,谁来解?”

工程师答:“必须双人同屏确认,一把钥匙在工艺主管,一把在质量主管,单人无效。”

李一凡点头:“写进复盘,作为制度件。”

陈晓峰在旁记下,心里暗想:这一条或许正是下一轮考核的关键。

夜幕降临,省政府一楼“问题墙”

前站着三拨人:企业代表、窗口干部、媒体观察员。

昨夜的“共享账号异常”

被贴在最中间,旁边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