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4章 副厅之争(3 / 4)

加入书签

投影上,不解释愿景,只解释路径与风控:“授权给谁、如何留痕、出了偏差谁担责,全部写进授权卡。

每一周复盘一次,出问题当周改,月底做一张‘红黄绿灯’全省。”

赵建国看着投影,手指敲了两下桌沿:“说到底,是协调。

协调就要让权——让出去的权,能不能收得回来?”

陈晓峰脱口而出:“能。

凭的是痕迹化管理与回收条款。”

这句“能”

,把半个会场的目光都吸了过来。

会后,组织部把三份材料封进档案袋,未置一词。

中午十二点整,李一凡在小会议室见了华庆材料的董事长。

对方把一份江淮的保供协议放在桌上,直截了当地说:“李省长,我们相信潇湘的度,但上游被锁,订单就可能砸在手里。

我们不是要价,是要‘确定性’。”

李一凡把协议拿起来翻到第二页,指出一行小字:“这是‘优先供货’不是‘排他条款’,可操作的空间很大。

我们来换一个玩法:凡星出滚动授信,省里出‘供货稳定奖’,你们把‘优先’变成‘并联’,用‘双联’换‘排他’。”

董事长皱眉:“如果供应商不愿意签呢?”

李一凡答:“我们在潇湘给他们产能置换与税务协同的‘绿路’,签,得到便利;不签,也不封杀,但‘便利’给到愿意合作的那一家。

你们要的是原料,我们给的是‘路径’。”

当天下午,三家上游中的一家派代表悄然来到星城。

谈判桌上,技术、价格、合规三条线同时推进。

凡星拿出滚动授信的利率表,省里拿出“供货稳定奖”

的细则,企业拿出工艺参数和良率曲线。

对方来之前态度强硬,临走时表情收敛:“给两天答复。”

李一凡说:“行,但两天里请不要对外放话。”

夜色降临,星江水面上亮起碎金般的光。

陈晓峰在一楼大厅的“企业需求响应中心”

站了一个小时,看着办事窗口前排队的企业代表被一个个“拉去后台”

他让人把“后台”

三字从牌子上取下,换成“协同台”

,又把墙上那张流程图换成小卡片,塞进每个企业代办人的手里:“明天拿着卡片走一遍,看哪里不顺,写在背面。”

第二天清早,四九城来电。

姜承远在电话那头只说了一句:“你们的‘前置监管点’试点数据,我看到了。

保持——别冒进,也别松劲。”

李一凡答:“明白。”

放下电话,他让陈晓峰跟综合司一封邮件:“我们愿意作为‘制度件’试点的复盘单位,月底前提交第一份复盘报告。”

午后,江淮又放出一张照片:陶铭泽站在一个签约台前,身后是巨幅的“中部制造走廊”

规划图。

星城这边没有回应,示范区却在轰鸣声中推进。

第二批夜航提前一小时落地,监管点的放行时长降到二十九分钟。

质量工程师把“目标良率”

那一栏涂了又涂,终于画出一个漂亮的弯钩。

傍晚,办公厅党组会第二轮。

组织部把三份材料评分的区间摆在桌上,各项拉不开差距。

赵建国笑了一下:“当副主任,不在嘴上,更在脚下跑出的路。

两周观察期,三位都先干起来,干出‘路’来,路好的人坐。”

会后,陈晓峰没有高兴,也没有失落。

他回到一楼,把“合签清单”

贴在“协同台”

的玻璃上,挨个解释签字的顺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