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5章 份合签表的考验(1 / 2)

加入书签

八月初的四九城,空气中弥漫着一丝燥热。

潇湘省驻京办的传真机在凌晨两点骤然响起,滚动出的纸张上只有简短的几行字:明早八点前,务必提交办公厅‘合签效果表’,作为观察期轮考核依据。”

落款是国家改委综合司。

李一凡放下传真,眼神冷静而锋锐。

他知道,这是对潇湘改革试点的一次突袭考验,背后或许有人有意借题难,把“合签制”

定性为“变相下放”

如果处理不好,不仅陈晓峰的副主任竞争要受阻,连整个潇湘改革的路径都可能被质疑。

他按下内线:“晓峰,立即到驻京办来。”

十分钟后,陈晓峰带着电脑赶到,眼睛布满血丝,却依旧挺直了腰板。

李一凡把传真递过去:“这是命题作文,也是试金石。

你现在不是以秘书身份写,是以候任副主任身份写。

必须让对方看到三点——第一,我们放的是程序权,而不是决定权;第二,放出去的权有痕迹、有回收;第三,能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件。”

陈晓峰深吸一口气:“省长,时间来得太紧,怕是难写完整。”

李一凡沉声道:“写不完整也要有骨架,哪怕是干货清单,也要打在点子上。”

——

凌晨三点,驻京办的灯依旧亮着。

陈晓峰在电脑前飞快敲字,额头沁出汗珠。

他把合签制拆解为五个环节:起草、流转、授权、留痕、复核。

每一个环节都附上数据和案例。

例如:“过去同一份批文,平均流转72个工作日,经合签制试点,缩短至38个工作日。

授权卡由处级干部持有,电子签留痕,可追溯、可问责。”

李一凡坐在一旁,不时提醒:“要有横向比较,把江淮和皖东的数据摆进去,让人一眼看到差距。”

陈晓峰立刻补充:“江淮同类文件平均用时56日,皖东59日。

潇湘合签制若全面推行,预计可稳定在4日以内。”

清晨五点,初稿完成。

李一凡亲自审核,删去空洞表述,保留最硬的数字与案例。

六点半,传真机再次运转。

份《合签制效果表》被送往改委综合司。

——

早八点,四九城改委大楼会议室。

姜承远坐在主位,翻看文件。

几位副司长交换眼神,其中一人轻咳:“潇湘这是在搞‘行政权力下放’,风险不可小觑。

若出现失误,责任如何划分?”

姜承远没有立即表态,而是点了一下文件中的一页:“他们写得很细。

授权卡分三类:绿卡免签,黄卡限时签,红卡逐级签。

责任链条写到具体处长、科长。

出了问题,能找到人。”

另一位副司长挑眉:“但这毕竟是试点,是否有推广价值?”

姜承远沉声道:“先看结果。

至少目前,他们比江淮和皖东快了一半,且没出纰漏。”

他顿了顿,眼神深邃,“质疑可以有,但要拿事实说话。”

——

与此同时,星城省政府一楼大厅里,陈晓峰正在“协同台”

守着。

窗口前的企业代表明显少了,他让工作人员把昨天收上来的卡片一一摊开。

上面写满了“手续仍需两头跑”

“盖章地点分散”

“授权范围模糊”

等问题。

他当场决定:“把今天的卡片全部贴在大厅公告栏上,不改口,不粉饰,让大家看见问题。

明天再贴改进清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