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0章 中部大战初露锋芒(1 / 2)

加入书签

7月下旬的星城,湿热的空气带着燥意,仿佛暗示着官场风云正在悄然酝酿。

李一凡刚从省政府常务会议室走出,眉宇间依旧残留着凝重。

他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场景——桌上摆满文件,干部们的表情既严肃又含蓄,没人愿意先说出最敏感的那句话。

会议刚刚讨论完《潇湘产业转移承接白皮书》。

这份文件花了近一个月筹备,凝聚了省里几位副省长、改委、组织部等部门的心血,但李一凡心里清楚:文件只是,真正的较量在场外。

就在不久前,江淮省常务副省长陶铭泽在一次招商推介会上公开放话,要把江淮打造成全国最大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集群。

媒体渲染得沸沸扬扬,几乎把矛头指向潇湘。

李一凡看完新闻时,嘴角只是淡淡一勾,心里却清楚,这已经不是单纯的招商之争,而是未来二十年的战略赛跑。

“省长,江淮那边已经盯上新能源汽车了,我们是不是要正面硬碰?”

张廷山趁着散会后留了下来,小声询问。

他是省改委主任,也是李一凡最倚重的技术型干部。

李一凡微微摇头,声音冷静却带着锋芒:“别人走的路,不一定是我们要走的。

潇湘有自己的优势。

产业转移,不是拼谁喊得响,而是看谁能把链条补齐,把人才、资本、技术拧成一股绳。”

他走到窗边,望着星城午后被雨水冲刷过的街道。

江淮财力雄厚,陶铭泽又是个老辣人物,绝不会给潇湘半点机会。

他必须快人一步。

那一刻,李一凡脑海里闪过几年前在召阳县打基础、在星城谋篇布局的经历。

那时他面对的只是一个个县市的招商难题,如今则是跨省的博弈。

级别不同,棋盘也不同。

当天夜里,李一凡回到办公室,桌上的电话一直没停。

几个企业代表、一些在沿海有布局的投资人都在探询潇湘的动向。

他没有直接表态,而是把一份简报放在手边,简报上印着国家改委的通知:三天后将在京召开中部地区产业转移专题会议,潇湘、江淮、鄂东三省受邀出席。

李一凡心头一紧,这就是中央给出的舞台。

谁能在这场会议上赢得主动,谁就有可能拿到国家战略的倾斜。

第二天一早,办公室里聚集了几位核心干部。

张廷山带来了厚厚一摞材料,许宏志则准备了一份部门协调方案,陈松年眉头紧锁,开口就是环保和土地问题。

“新能源电池项目规模太大,环保压力不小。

如果强行推进,后续可能会有民意反弹。”

陈松年的话让空气顿时沉了下来。

李一凡没有急于表态,而是慢慢翻阅材料。

他的手指在纸页上停顿,声音低沉而坚定:“我们不能等问题出现再去补救。

土地、环保,你负责提前把关。

所有流程必须提前衔接好,潇湘要的不仅是项目,更是信誉。”

许宏志顺势补充:“我认为可以成立跨部门协调小组,把人事、土地、金融、人才全部纳入,避免推诿。”

李一凡抬眼望着他,点了点头:“这事你来牵头。

我们要给中央一个清晰的答案:潇湘有能力承接,也有制度保障。”

屋内的氛围逐渐紧绷。

几人都明白,省长亲自抓,意味着这不仅是一场招商引资,而是未来省份格局的决战。

与此同时,在江淮省府,陶铭泽正与几位重量级企业家私下会晤。

他端着茶杯,神色轻描淡写:“潇湘再怎么折腾,也抢不过我们。

企业最终看的是成本和效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