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9章 中枢回响走廊定锚(2 / 5)

加入书签

下面低声嘀咕:“这么细,会不会把大家逼得太紧……”

李一凡没看说话的人,盯着屏幕:“逼得紧不是目的,跑得稳才是目的。

要么我们用制度把节奏定住,要么就等别人把我们定住。”

静了一会儿,会议桌上落针可闻。

赵建国敲了敲桌面:“我补一句。

省委支持先行区按‘非常规节奏’跑,但三条线绝不碰:人、钱、数据。

人要明白边界,钱要透明,数据要可追溯。”

会后,李一凡把星城市三位主官单独留了下来。

陈启明先开口:“省长,把创新中心与主站都放在北部,会不会被说成‘资源过度向星城倾斜’?”

“说吧。”

李一凡看着他,“等走廊跑起来,‘倾斜’就是‘中心’,‘中心’就是‘效率’。

等效率让大家都赚到钱,话就小了。

李志远——”

“到。”

市长站起。

“招投标把‘不可搬迁能力包’写死。

凡是容易带走的功能,放在卫星园;凡是可外溢的业务,交给节点;凡是核心能力,一律就地固化。”

他转头看向梁国涛,“督办墙今天晚上上线,把‘谁签字’挂最上面。”

“明白。”

梁国涛应声。

……

星城北部,热浪沿着工地的地平线滚过去。

铲车把一层层老土剥开,新浇的地坪像一面尚未打磨的镜子,反射着白得刺眼的光。

创新中心一期是三栋——一栋主楼,两座技术楼,地下两层是数据机房。

工地负责人在图上指给李一凡看:“地基已经下到岩层,外围管网和主干电力一起进场。

主站机房的降噪方案我们改用了更稳的方案,但会多两天工期。”

“多两天值不值?”

李一凡问。

“值。”

负责人斩钉截铁,“以后维护成本低一半。”

“那就按值的方案来。”

李一凡说,“降噪和防火再做一次极端场景推演,把预案写出来,写上名字。”

他往东走两步,脚边扬起一点细灰,混着水泥味和钢材的热气。

几只无人机在上空盘旋,像几枚在地图上移动的针。

陈晓峰递过一张“危大工程清单”

,右上角有一排小字:“空白即风险。”

李一凡在“主站电力切换”

一项旁边画了个小圆,写下“周五专项演练”

,又在最后一行签了名。

“省长。”

工地边,一群年轻技术员把安全帽摘下来,其中一个打着石膏的手臂从袖口里露出一截,“前天摔了一下,骨裂。

耽误两天。”

李一凡顺着他指的方向看过去,角落的模板堆码规整,他问:“工伤报告出了吗?”

“出了,在墙上贴着。”

另一个说。

“你们把墙上的纸拍一张,传到督办墙。”

李一凡叮嘱,“事故不是耻辱,重复事故才是。

照顾好自己,工地需要你们,走廊也需要你们。”

……

午后,省外事办的会议室里,窗帘半掩,投影在墙上投下一块浅灰。

陈明远把“粤港合作框架更新版”

推到桌子的另一侧:“对方希望在合作区设立‘独立研总部’,理由是便于国际资本进入和跨境税务安排;同时提出对走廊主站的数据接口开口子,供‘总部’调用。”

“多少口子?”

李一凡问。

“看似两个,实则是‘主站镜像+接口缓存’的组合。”

陈明远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