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0章 承接之战把路铺到企业门口(4 / 4)

加入书签

最慢。

组织口问是否会形成“项目山头”

,他回答“专班不设常态化办公室,阶段见效后自动减员”

,把“人”

的问题和“事”

的问题拆开。

消息传开,企业的电话接连打到专班办公室。

有想在星城落地的,有盯着株洲轨交配套的,也有打听湘潭装备片区的。

更多的,是打听“铁路专班”

的。

有人问这是不是“临时热情”

,李一凡让秘书把“今年至明年上半年”

的时刻表拍照回传,并带上“谁签字负责”

的截屏;有人问“过渡期扶持”

会不会变,他就把资金结构图的截图过去,三个来源、三道阀门、三层留痕,哪一个口子出现延误,都有名字站出来。

夜里,省府的走廊静下来。

他推开窗,远处几处工地还亮着灯。

桌上放着一张谁也不在意的黄色便条纸,他在上面写下几个字——“把路铺到企业门口”

,又补了小字:“路要有人,灯要到夜里”

他停了停,把“承接专班”

的值班表拿过来,把几个夜班的名字用红笔圈了圈。

门口有人敲门,是陈晓峰,说江淮那边又出了新政策。

李一凡笑了笑,说“很好,说明路选对了”

他让陈晓峰明天把“事实卡”

布,第一张只放三张图:铁路专班、里程碑墙、夜警灯;五行字:我们做了什么、做到什么、下一步要做什么,不加感叹号。

第二天的太阳很亮,城市在光里露出锋利的轮廓。

李一凡坐上车去北部,又看了一眼案头那张地图。

红线从海边一路爬上来,越过丘陵、跨过江水,在星城北侧把三条“路”

拧成了一股绳。

那一刻他忽然意识到,承接之战并不是“抢”

,而是“接”

——把分散的力接成一道力,把企业的顾虑接成可以分解的任务,把所有“看不见的慢”

接到墙上、接到名字上、接到夜里的灯下。

车窗外风景后退,新的工地向前。

他合上眼,脑海里重复着三个词:时间、确定、执行。

睁眼时,前方的红旗已经在风里招展,像在催促一场早就该开始的赛跑。

他推门下车,脚踩在温热的泥土上,对身边人说:“今天再走一遍线,从厂门口走到铁路专线,从公寓门口走到实验室,把每一步的灯试开一次。”

声音不高,却把空气里的燥意压了下去。

片刻后,工地边第一盏试灯亮起,白光在正午里不刺眼,却把地面照得干净。

有人抬头看,又有人低头在表格上写下时间与名字。

李一凡朝那盏灯看了一眼,转身迈进尚未铺平的路基。

身后,风把旗子吹出长长的一声响,像一段被准确定下的节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