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8章 样品先行稳中落子(2 / 4)

加入书签

记在本子上。

任何宏大叙事,如果落不到“真有人用”

四个字上,都是悬空的塔尖。

下午的风更硬一点。

协调组驻地临时作战室里,凡星团队和本地几家内容机构在做一次联席复盘。

屏幕上一条短视频的热度曲线忽高忽低,像海面上一阵突来的涌浪。

视频记录的是一位夜班的码头司机,十几秒里没有台词,只是把车灯一盏盏关掉,最后抬手对镜头拍了拍,配的字幕是“晚安,城”

有人说这太煽情,有人说这正好,意见在会议桌上来回碰撞。

李晓薇通过视频连线把讨论收住:“不要堆词藻,让人看完愿意转给朋友,就够了。

我们做的是民心工程,不是修辞比赛。”

会开到一半,技术监测那边来预警,某个匿名账号在海外平台上连数条短贴,指称“外来机制要把城市改造成机器”

,几分钟内被多个账号搬运,评论区逐渐出现“陌生口音”

的跟帖。

凡星的风控坐姿前倾,准备调高算法阈值。

李一凡没有让他们急着拉闸:“别和水花较劲,沿规则把水引进沟里。”

他让团队推送一条讲“社区合唱团恢复排练”

的短片,把“机器”

对立成“人和人的声音”

同时,协调组联系人出例行函,提醒平台关注异常活跃的“新注册搬运号”

,统计流向后交给本地执法方。

动作没有惊天动地,却像在棋盘上多放了一粒子,把无形的气势往回拽了一寸。

傍晚的会面安排在半山一栋老洋楼里,露台上能看到港湾线在暮色里慢慢亮。

来的人不多,都是掌握渠道话语的董事或顾问,端着酒杯寒暄几句后,话题不可避免地绕回了利益。

“改革不是慈善,”

有人怅然地晃了晃杯中的液体,“我们支持秩序,也支持成长,但每一次秩序调整,都意味着旧分配的松动。

你要的,是不是太快了些?”

李一凡把杯子放在扶手上,没有喝。

他望着远处正要驶入海面的渡轮,声音很轻,却听得清楚:“我不要快,我要稳。

我只做两件事:让这座城的普通人生活更稳一点,让守规矩的生意更值钱一点。

别的,我不碰。”

他顿了顿,补了一句,“但凡有人把‘稳’当‘等’,把‘秩序’当‘不作为’,那我就会亲自去碰。”

话说到这份上,露台上吹过一阵风,把几个人的衣角掀起。

那位鬓角花白的董事笑了笑:“那我们就看样品,样品好,就把货下大一点。”

夜深以后,协调组内部的碰头会持续开着。

姜承远把一份自京城传来的纸质件放到桌上,那是林建国批示后的汇总意见,寥寥几行,核心意思是“机制先行、节奏控制、预期管理”

他看向李一凡,问他今天最担心什么。

李一凡把笔在手心转了转:“担心一句话——试点里的人把‘试’当成了‘演’,桌上的人把‘点’当成了‘面’。

我们设计的是骨头,不是花边。”

他没有回酒店,坐在作战室的沙上眯了一会儿。

凌晨两点,风控曲线再次跳动,某个匿名群里出现对“试点工作人员”

的人肉倾向字眼。

凡星法务按预案与平台法务沟通,协调组值班人员与本地执法方同步备案,技术侧封死传播路径,传媒侧推送“城市夜归人”

的系列,为屏幕那端的焦躁找一个分散注意力的出口。

几根看不见的线在暗处相互牵引,一条以规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